前 言
2021年12月4日,由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和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紫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副总经理陈衡围绕本届论坛主题--“高质量发展下园区管理:理论与实践”发表了重要观点。陈衡结合紫竹高新区的发展实践提出园区发展定位要因地制宜,围绕园区的内生发展资源打造“铂金产业服务体系”,要积极推动产城融合打造“一生之城”。(以下内容由论坛组委会根据会议记录整理)

图1 紫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副总经理陈衡
产城融合打造科技新城 铂金服务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
首先,祝贺任浩院长团队打造的《园区管理通论》发布,作为一个工作了20年的园区管理参与者,我认为园区管理在实践中确实需要理论和工具,经过研究提炼总结后的理论,必将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同时,我也感谢任院长及其团队能给我们带来的理论工具,我将带回园区,和同事一起认真学习,希望这本著作能为我们未来工作指明方向。我今天的发言的主题是:产城融合打造科技新城,铂金服务助推高质量发展。
第一,在园区发展定位方面,要因地制宜。由于园区同质化现象非常多,各地都在做园区,有些园区的发展定位并不明确。紫竹高新区在20年前选址建设的时候,就紧紧围绕着交通大学,高新区最初叫“紫竹科学园区”,科学两个字更能体现出它的原创性和现代要素,想要依托交大的科研和人才资源,打造科技的策源地。从招商引资的角度来说,因为有交大的丰富资源,英特尔等几个头部企业选择到紫竹落户发展,当时英特尔的全球副总裁在项目落成时发言提到,“很高兴设立在紫竹高新区,和上海交通大学比邻而居”。当时我们一直在研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实际上可能就是交大以及它的创新资源,这些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随后在高新区20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依托这种创新资源,集聚了以英特尔、微软、菲亚特克莱斯勒、印孚瑟斯、埃克森美孚、西部数据、中国商飞、中广核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
第二,围绕着高新区内生发展的资源,政府提出要像“店小二”一样为企业提供服务,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提出的铂金产业服务。高新区着力打造“铂金产业服务体系”,包括科技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创业孵化服务、上市服务、人才培育服务和配套服务等,先后建立了“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信息平台”、“拟上市企业储备池”、两个国家级创业孵化器等。比如,在我们孵化器培育起来的科创企业--柏楚,由5个交大的研究生毕业生一起创业,经过10多年培育和服务,2019年在科创板上市,现在市值已经超过500亿元了。创始人没有税收优惠的诉求,但是希望在子女教育方面能获得园区帮助,后来经过高新区协调,创始人子女进入高新区创办的基础园区中的民办双语学校就读。
所以,打造铂金服务产业体系,是我们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大的推动力。经过19年的建设发展,高新区各项经济指标和园区运营数据保持高速增长。2020年,紫竹高新区实现税收收入75.8亿元,同比增长近20%;实现技工贸收入841.39亿元,同比增长18.94%;亩均税收产出299.25万元/亩,亩均工业总产值501.38万元/亩。2021年1-10月,实现财税总收入87.66亿元,同比增长27.84%;实现技工贸收入862.57亿元,同比增长36.84%;高新区累计有注册企业5411家。当前,紫竹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11位。
第三,高新区积极推动产城融合,打造“一生之城”。紫竹高新区在全国较早提出“生态、人文、科技”的建园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致力于铸就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优、有温度的“一生之城”。占地40万平方米的兰香湖成为“闵行第一湖、生态新地标”,兰香湖国际生态社区初具雏形,基础教育配套完备,国际教育园区海内外知名院系荟集,结合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形成了接轨世界的产学研集聚区。除了教育之外,高新区最近还和交通大学、瑞金医院一起,准备计划出资10亿元建立一所医院。
从任院长提出的管理多元化来看,园区发展有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两部分,作为园区运营来说,它的运营公司肯定要追求企业的利益,但是作为一个区域的管理和经营的机构,还要追求一个更长远的利益,所以我们在做这些配套支出的时候,会考虑为园区的企业提供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宁愿在园区前期建设方面做更多必要的投入,但我们相信天道酬勤,通过前期的付出,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高新区一定会迎来更快的发展进程。
编辑 |江映雪
策划 |唐瑞哲
审核 |甄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