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行业动态 
 
【前沿观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园区未来发展的“变”与“不变”
来源:发展研究院 浏览次数:123 日期:2021/12/24  加入收藏

前 言

2021124日,由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和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强围绕本届论坛的主题——“高质量发展下园区管理:理论与实践”发表了重要观点。陈主任以“环同济”为例,提出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导的园区可以通过“变”知识供给侧、知识需求侧与连接两者的方式,“不变”知识源、人才和生态的重要性,来实现知识型园区高质量发展。(以下内容由论坛组委会根据会议记录整理)  

1 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强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园区未来发展的“变”与“不变”

非常祝贺《园区管理通论》发布。任教授是园区研究的专家,而我关注的是其中一类小众园区,即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导的园区,这类园区的代表之一就是“环同济”。它早期严格意义上是一个自然引进的集群,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后,由政府事实介入,最终形成了现在较大产业规模的“环同济”。

 “十三五”期末,杨浦“环同济”交出了两份答卷,一份答卷是经济圈的经济社会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加速集聚,产出规模再上新台阶,接近500亿元。另一份是同济大学的学科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在某种意义上,“环同济”已不再仅仅是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而成为了知识供给侧与需求侧紧密互动、协同共进的典型样本

2007年,《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总体规划纲要》正式颁行,“环同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在需求侧的强烈刺激下,同济大学与城市建设和发展有关的优势学科所累积的能量被充分激发出来。同时,政府、高校、园区、企业、社区的协同治理成效明显,区域创新生态逐步形成,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服务链紧密连接并高效耦合起来,知识供给侧不断经受来自需求侧的挑战和洗礼,能级持续提升,在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长足的进步。

2 同济大学科技园(图片来源:网络)


在新发展背景下,以“环同济”为例,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的园区需加强相关的规律认识和趋势研判,把握其中的“变”与“不变”

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知识供给侧、知识需求侧、连接两者的方式

首先是知识供给侧的变化。学科可以视为知识生产和传播的组织方式,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借助加速迭代精进的算法和能级持续增强的算力,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再从知识到知识体系建构的速度正在加快。学科之间、教师之间以及师生之间进行知识生产合作的场景和机会增多。因此,未来的学科建设和相应的组织设计应该更多着眼于提升知识生产的有效性和效率,为知识流动和能力互补创造更多条件

其次是知识需求侧的变化。在过去的十多年中,“环同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整个国家的城镇化进程。持续高强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繁荣的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城镇化率一年一个百分点的增加,为“环同济”企业赢得源源不断的商机。但是,以大规模和高速度为特征的“建设狂飙”正在退潮,智能、低碳、安全、健康及人文关怀等逐步成为“环同济”需求侧结构的新维度,亟待来自知识供给侧的集成式响应。

再次是知识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连接方式。长期以来,杨浦“环同济”之所以在面积仅2.6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形成企业和人才的高度集聚,在很大程度上与“地理邻近”“熟人社会”等引致的知识传播效应有关。如今,从知识生产、转移到开发利用的路径正在逐步缩短,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产业创新互动的方式愈加随机,界面也越来越多元。而且,不同学科知识生产与需求侧的互动机理也各不相同。对此,必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加强分析和研判。

在“变”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变”的因素值得关注。

第一个“不变”是知识源的重要性。同济大学的优势学科是“环同济”知识溢出的源头活水,也是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引擎”。对于同济大学而言,主要任务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进一步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开展前瞻布局,提升学科竞争力。对于上海市和杨浦区而言,应考虑如何为同济大学相关学科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

第二个“不变”是人才的重要性。同济大学的学科发展需要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和骨干教师,需要培养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在“环同济”大大小小的企业中,活跃着成千上万的知识型员工,这些员工蕴藏着巨大能量,可以造就无限可能。如何吸引“环同济”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并让这些人才能够留下来,发挥更大作用,应该成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第三个“不变”是生态的重要性。生态是杨浦“环同济”发展的核心密码,也是未来竞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在“环同济”发展中,生态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充沛的科技人力资源、可共享的科研基础设施和科学仪器设备、专业的科技服务体系、低成本的双创空间、可持续供给的产业载体、高效的制度供给和协同治理、紧密的主体间互动和合作、友善的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生态具有系统特征,对其要素、结构以及功能的总体考虑,也应体现在“环同济”治理与发展的顶层设计中。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的园区如果能够在“变”与“不变”间拿捏好分寸,并据此谋划新一轮发展,可以塑造经济增长新动能,丰富社会治理场景,引领高品质生活。


编辑 |邱昌雯

策划 |唐瑞哲

审核 |甄 杰




 
返回上一页 || 打印文章 ||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1994-2014 tdi.tongji.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彰武路1号 邮箱:tongjidi@163.com 微信公众号:TongJi-DI 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