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冲击下,园区发展将提前加快向“存量时代”转变
——任浩教授发表于2021年8月22日《国际金融报》
当前,我国所处疫情的时期应是后疫情时期,即疫情大致控制但并未达到结束时期,还存在内部反复和外来输入的不确定过程时期。另一方面,我国外部面临在经济和政治考量下的逆转全球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如“单边主义”和“去中国化”的全球化。
新冠疫情的爆发是一次突发性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短期内新冠疫情造成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贸易萎缩、国际资本流动缓慢、产业回流等问题。但是,这些现象也反映出更深层次的影响,即逆全球化已经并将长期化,新冠疫情只是加剧了逆全球化,进而加剧了双重冲击的影响。在此冲击下,园区面临着疫情存在不确定性、经济存在不确定性、产业链重构存在不确定性的挑战。
在给产业园区发展造成巨大挑战的同时,我们要看到,双重冲击也为园区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双重冲击使全球许多国家加快了科技创新步伐,一些重要科学和关键核心技术呈现革命性突破先兆,多学科、多技术和多领域交叉融合创新趋势更加明显,如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基因技术、空间技术等成为科技创新最前沿。新技术突破加速带动产业变革,全球领先经济体纷纷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或新经济培育计划,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区域性国际开放合作带来发展机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将提振国外投资者信心,也将有利推动我国产业园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由此,结合现在和未来影响园区发展因素的综合效应来看,在双重冲击下,园区高速发展的“增量时代”将提前并加快向增速下降的“存量时代”转变,具体将表现为四个趋势。
一是园区功能系统化,即园区功能从单一的“产业”功能向多维的“产业、自然、社会”功能方向转变。
二是园区发展融合化。产业转型升级,将推动园区内企业之间、产学研之间的关联合作;土地资源缓解,将推动园区之间飞地合作模式;体制机制活力,将推动更多市场化主体参与到园区建设。
三是园区模式多元化。招商模式方面,未来园区向外招商的数量和质量挑战更大,将倒逼园区政策与制度、硬基础与软环境等的进一步改善,将加快推动聚核、聚链、聚网的“三聚”招商方式转变;融资模式方面,更多有专业能力的园区运营商将以自持资产的精细化运作为基础,通过债券、上市和RIETS等资产证券化,以实现财务结构的优化;盈利模式方面,今后园区的盈利模式将从过去主要依靠房地产开发收入逐步转向“房地产开发+物业持有+产业服务+产业投资”协同发展的盈利模式。
四是园区产业特色化。上述情况会促进国内园区产业结构补链和强链的进程,促使园区依靠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行产业特色化、精准化定位,促使园区紧抓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发展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园区产业结构高端化,打造园区核心竞争优势。
那么,要跟上未来发展趋势,园区应该如何进行突破?这种关键突破必须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来进行。
短期而言,经济下降是经济规律,双重冲击仅是程度因素不是发生因素,应该保持定力。园区须理性面对未来、特别是对近期和“十四五”期间的经济发展目标进行合理的预期。在双重冲击时期,市场“看不见的手”往往不够,需要政府和园区“看得见的手”显灵。园区应更加鼓励园区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
长期来说,园区新发展应从单一的“增量发展”向“增量与存量并举发展”突破;园区功能要从单一的 “产业功能”向“产业生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三维功能系统突破。另外,园区不仅要将企业“物理集聚”在园区,更要创造条件让企业在园区内交流合作实现“化学集聚”效应的突破。园区还要提高智慧化管理能力,并搭建园区智慧办公平台,增强园区内企业利用智慧化水平的竞争能力。
来源 |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任浩教授:双重冲击下,园区发展将提前加快向"存量时代"转变,载于《国际金融报》,2021年8月22日(原文链接: https://www.ifnews.com/news.html?aid=196804)
编辑 | 唐瑞哲
策划 | 唐瑞哲
审核 | 甄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