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1年6月26日,第九届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论坛在上海市青浦区成功举办。上海地产闵虹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晓明发表了《不忘初心,向“零”出发》的主题演讲,指出为应对双重冲击,闵行开发区不忘初心,努力实现”零碳和零资源增加”实现经济倍增的愿景。(以下内容由论坛组委会根据会议记录整理)
图1 上海地产闵虹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晓明演讲
一、闵行开发区简介
闵行开发区的初心就是国家建立开发区的初衷。闵行“三为主、一致力”,即以工业项目为主、以吸收外资为主和以出口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
1985年2月,上海市政府批准成立上海闵行联合发展有限公司。1986年8月,国务院批准成立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开发区是仅有的三所特别地采用公司化体制来管理的开发区(另外两家是漕河泾和虹桥)。其他开发区的管理机构叫管委会,闵行叫公司,是用企业化运营方式来管理开发区。
闵行开发区并不大,只有3.5平方公里,能够开发土地的面积只有260万平方米,是所有国家级开发区及工业开发区中面积最小的,但已经100%完成土地开发。

图2 闵行开发区平面图
目前闵行是唯一一个全部以制造业为主的园区。闵行开发区全都是制造业,90%是外资企业,其中500强企业的投资占了40%以上。自1986年起累计引进185个项目,目前已经淘汰了120个,只有65家在闵行开发区正常生产。签订合同的外资超过39亿美元,销售收入超过一万亿。累计上缴834亿元税收。
曾经,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说“1:2.8倍,这不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吗?”实际上到2020年,闵行已经产出了83个闵行开发区。我相信上缴给国家83倍,闵行开发区是唯一能够做到的开发区。
闵行开发区发展的特点在于它不是按照产业链发展,而是按照集群化发展,即一家跨国集团在这儿投资不同的企业。例如,美国的强生公司,在1990年,它在开发区有了第一家企业,生产邦迪(创可贴);1992年第二家强生,生产婴儿护肤品。到1994年第三家,强生制药,生产泰诺系列感冒药和美玲的退烧药。1996年第四家强生,生产器械手术缝合器和医疗器械。到2000年有了第五家强生,生产隐形眼镜,之后就有了强生亚太研发中心。因此有15家的企业集群,占到开发区企业总数70%。我们有九个ABB不同的事业部。
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闵行开发区依然有5.7%,甚至到6%的增长率,在仅仅260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工业产值为587亿。
二、向“零”出发
我们向“零”出发有两个概念,第一个是零碳,第二个是如何在不增加资源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倍增。
首先关于“零碳”。2014年闵行就成为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每万元产值能耗仅仅是上海平均水平1/4。“十三五”期间碳的总排放从49.7万吨下降到35万吨,降幅达到37.7%。商务部副部长马部长到开发区调研时说,希望闵行能做第一个把产品生产过程当中消耗多少碳,标在这个产品上的园区。我们也希望我们能够做第一个碳中和为零的园区。
其次,我们如何在不增加资源的情况下,进行经济倍增?闵行开发区的控规面积为400万平方米,目前大概只建设了188万平方米,还有200万平方米的容积率可以进行增加。

图3 闵行开发区土地规划
给大家举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整整跨了25年,全部都由我来经手,我1992年进入开发区,整整工作了29年,这是1996年,我们第一个美国亨斯曼的工厂,2008做了聚氨酯研发中心。2012年我们继续收购旁边的企业,建立了亚太区的新材料研发中心。2019年两个企业间的这家企业动迁,形成它的通道,建立了亨斯曼管理型总部。整整跨越了23年的时间。在今年,我们准备把后面的国成和欧诺法继续动迁掉,形成它的投资性总部。整个转型期间超过25年时间,甚至更长。它的销售收入从一开始1千万元到转型成功以后可以达到80亿。
闵行开放区将在土地不增加一分的基础上,在2025年达到倍增计划,提高经济密度单位经济贡献度,销售收入产值缴税在全国继续保持前列。
三、如何实现
首先,不忘初心。这么多年来闵行只做制造业,不做其他企业。65家对闵行开发区来说,还是太多,我们希望控制在50家企业,这50家企业的工业产值,可以达到一千亿元。
其次,服务过程中,同频共振。要跟企业讲同一种语言,讲企业的语言体系。在闵行开发区,没有税收返还,没有任何一分钱的税收支持,企业上缴的所有税收全部缴给国家。在闵行开发区,我们不靠税收来支持企业扩大,重要的是企业在这地方要挣钱。靠政策喂大的企业没有办法进一步扩大。
最后,深耕未来。不卖土地,闵行开发区成立到现在35年来,没有卖过一块土地,这在全国开发区当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为什么我们有底气实现资源不增加一分的基础上实现倍增,因为所有的土地和厂房在我们自己手里,可以动迁和产业机构的调整,为了园区的发展,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我觉得从我的30年的工作经验来看,做一个园区要耐得住寂寞,要从长远发展。
来源 | 第九届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论坛
编辑 | 邱昌雯
策划 | 唐瑞哲
审核 | 甄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