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行业动态 
 
【园区发展】园区绿色循环改造:难点与路径
来源: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  浏览次数:119 日期:2021/04/14  加入收藏

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2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科学编制新建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和“推进既有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改造”。近十年来,我国持续推动园区绿色发展,开展了园区循环化改造等相关试点建设,成效显著。未来,在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已有成效基础上,绿色循环改造将成为“十四五”期间产业园区全面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形成绿色发展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也是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一、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内涵

园区循环化改造围绕构建产业链条,坚持副产物减量化,通过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延伸产业链并构建循环链接,形成循环经济关键链接技术突破,搭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组织形式和管理机制,实现园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废物“零排放”。总体从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清洁生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组织管理创新等方面,推进现有各类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园区循环化改造系统分析框架见图1。 未来,园区循环化改造将进一步围绕应用绿色能源、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形成绿色发展模式来推进绿色循环改造,以此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图1 园区循环化改造系统分析框架 

二、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成效

根据《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到2020年,国家重点支持共100家产业园区进行改造,推动75%的国家级园区和50%的省级园区开展改造。“十三五”以来, 众多省(区、市)已明确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助推工业绿色发展。广东省已提出推进全省“百园”循环化改造工程,天津市江西省 甘肃省等多地已明确到2020年,50%以上的省级园区以及全部国家级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近年来,园区循环化改造已呈燎原之势,影响并带动众多地方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工作,助力绿色发展。2011—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7批次129个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到2020年,已有69个园区顺利通过验收,累积完成中央资金支持重点项目1100个,撬动社会投资超过1300亿元(见表1)。


表1 园区循环化改造名单及成效

注:产业固废利用率、水资源产出率、能源产出率、土地产出率、SO2减排率、COD减排率、氨氮减排率、氮氧化物减排率均为试点园区在建设实施周期内累积提升或减排率,周期一般为3~5年。

 

目前园区循环化改造已成为国家部委、地方政府推动园区绿色化、循环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成为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推进地方资源高效利用、节能减排降碳的主要手段。

在园区循环化改造取得现有成效的基础上,园区循环改造将会被赋予新的内涵,进一步围绕绿色能源、绿色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发展模式来推进绿色循环改造以推进园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但同时也将面临着众多困难。

三、园区绿色循环改造面临的关键难点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能源环境约束更加紧张,废弃物存量持续增加、产生量刚性增长,应对气候变化内外部压力增大,园区开展绿色循环改造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迫切。然而由于我国工业园区数量众多、类型各异、发展阶段不同,全面推进园区绿色循环改造仍然任重道远。

一是共生体系建设缓慢,改造存在难度。由于园区资源环境和产业类型各异,不同地区、类型园区绿色改造推进缓慢。

 

二是物质流分析薄弱,循环产业链亟待提升。中西部及早期建立的园区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意识不强,注重项目投资,致使各园区内企业间物质流联系不强,从而难以形成资源和各类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上下游产业链条。同时,物质流分析还处于初级阶段,尚缺乏完善的物质流分析方法和技术规范体系。

 

三是市场机制仍不完善,保障措施亟待健全。园区循环产品主要依靠地方政府与园区管委会推进, 大规模的市场化机制仍待完善。


四、园区绿色循环改造的实施重点与突破路径

当前至2035年是园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 是服务我国“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宏伟目标的关键发展阶段,工业园区是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最重要、 最广泛的载体,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工业园区绿色发展仍将以存量园区绿色循环改造提升为主,践行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园区、企业和公众等多方共同协作,在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已有成效基础上,进一步围绕绿色循环改造提升,构建以企业单元—产业链—基础设施—园区为有机整体的绿色园区系统,全面推进园区的绿色发展。
  • 顶层设计是园区绿色循环改造的前提,应以绿色循环改造整体设计为指引,科技创新为支撑;

  • 绿色产业链、供应链是园区改造的关键和抓手,可从传统产业链绿色改造、发展绿色新兴产业、加强产业循环链接、形成绿色供应链等四个方面重点推进;

  • 支持系统是园区绿色化改造的保障,其中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提供硬件保障,园区智慧信息管理能够提供管理保障(见图2)。

图2 绿色化改造路径框架 

“十四五”期间,在推进园区绿色循环改造过程中,可从以下8个方面重点推进园区绿色循环改造工作:

1. 强化园区整体设计。 以地方园区管委会为主体,统筹推进绿色循环改造, 按照“一园一策”的原则,在全面摸排现有产业园区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废物排放等方面情况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园区绿色循环升级改造实施方案。

2. 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发展。结合园区主导行业特征,开展园区内传统行业绿色转型改造,推动石化、建材、 印染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3. 培育壮大绿色新兴产业。以地方园区现有绿色产业为基础,不断培育壮大绿色循环新兴产业规模,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升级,推动构建安全高效、布局合理的绿色产业链条。

4. 完善园区产业循环链接。构建废弃物管理体系,摸清园区副产物流向,以园区的主导行业和主要废弃物为基础,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完善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出台鼓励副产物综合利用各项支持政策。

5. 形成企业绿色供应链。推动重点企业实施绿色改造,按照生产流程绿色化、工厂绿色化、产品绿色化的原则,在生产路线和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系统考虑原材料选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实现产品对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

6. 加强园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园区供水与排水、污水收集与处理、再生水回用、固废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危废收集处置等环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7. 提升园区智慧信息管理能力。强化园区智慧信息平台建设,推动智慧平台由“智慧展示”“智慧管理”转变。

8. 构建园区绿色发展政策保障体系。在新建园区整体设计阶段,从空间布局、产业协同共生等层面以及能源、水循环利用途径和循环输送设施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层面融入绿色发展概念。


来源 | 谢元博,张英健等:园区循环化改造成效及“十四五”绿色循环改造探索,载于《环境保护》,2021年第5期(原文有删改)

编辑 | 李孝增
策划 | 唐瑞哲

审核 | 甄   杰



 
返回上一页 || 打印文章 ||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1994-2014 tdi.tongji.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彰武路1号 邮箱:tongjidi@163.com 微信公众号:TongJi-DI 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