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2021年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在上海中心举行。大会对本市40个特色产业园区进行了整体推介。在2020年3月发布的首批26个特色产业园区的基础上,新增第二批14个特色产业园区。
图1 上海首批26个特色产业园区(来源:上海经信委)
40个特色产业园区总规模近170平方公里,规划产业用地近100平方公里。未来,上海将把这些产业新空间将打造成为产业定位鲜明、空间布局紧凑的千亿级特色产业集聚区,成为经济新动力的承载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图2 40个上海特色产业园分布图(来源:上海经信委)
01 第二批特色产业园基本情况
第二批14个特色产业园区分为三种类型:其一,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其二,聚焦重点领域补链强链;其三,聚焦数字经济等新兴融合领域。
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推出5个特色产业园区:
图3 聚焦三大先导产业特色园区(来源:上海经信委)
1. 新型显示产业园(集成电路)
聚焦以新型显示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围绕龙头企业集聚上游面板材料制造及设备制造企业、下游面板应用企业、产业研究院和产业基金,打造自主创新技术主导的新型显示协同产业链。
2. 浦江创芯之城(集成电路)
着力建设集成电路研发与总部基地,依托头部企业集聚效应,打造集成电路设计、装备、封测等领域的头部企业集聚基地。
3. G60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生物医药)
依托G60科创走廊平台资源,聚焦生物医药研发和制造核心环节,着力培育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4. 青浦生命科学园(生物医药)
重点发展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发、生产制造和专业化平台服务,加快培育细分领域特色优势。
5. 临港新片区信息飞鱼(人工智能)
依托“国际数据港”功能平台,发展跨境数字经济相关的人工智能、金融科技、数字服务产业。
图4 “信息飞鱼”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岛概念设计图(来源:文汇报)
聚焦重点领域补链强链,推出特色产业园区5个:
图5 产业链补链强链特色园区(来源:上海经信委)
1. 电子化学品专区
于去年12月揭牌成立,重点发展以光刻胶及其配套材料、电子和湿电子化学品三大类产品,重点加快提升集成电路供应链保障能力。
2. 张江机器人谷
张江机器人谷以特色工业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等发展重点,推动关键零部件、核心控制软件等领域攻关突破。
3. 临港松江科技城
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标识解析、工业APP、边缘计算等产业链关键环节,聚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集群。
4. 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
以建设海洋装备产业高地为目标,打造集研发设计、核心配套、生产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海洋产业基地。
5. 临港新片区海洋创新园
以“海洋+智能制造”为特色,聚焦海洋工程技术攻关和产业链孵化。
聚焦新兴融合领域,推出4个特色产业园区:
图6 在线新经济特色园区(来源:上海经信委)
1. 张江在线+长阳秀带
在年初正式揭牌,哔哩哔哩、美团点评、字节跳动、叮咚买菜等一批新生代互联网企业总部已相继落户。
2. 市北数智生态园
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方向,推动大数据、区块链、5G产业集成发展,打造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
3. 虹桥临空数字经济产业园
依托航空服务、信息服务优势,推进数字创意、数字健康、数字出行等数字服务新领域,培育数字经济产业高地。
02 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打造“特色”
聚焦“特色产业”、聚焦重点领域环节、要素集聚靶向突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特色硬核产业,建设一批龙头企业主导、标志性重大产业项目支撑、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发展壮大“新基建”与数字经济、在线经济及相关产业。围绕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进行统筹布局,大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特色产业。推动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建立健全“六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个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一个特色产业发展空间平台、一个特色产业共性技术支持平台、一支特色产业专业招商队伍、一个特色产业发展分工责任机制、一个特色产业链年度工作计划。
聚焦“特色区域”建设,打造营商环境3.0版示范体验区。编制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建设手册,明确特色园区建设总体框架,制定特色园区管理体系、企业服务体系、综合评估体系等。深化特色园区管理主体的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内部架构与机构职能,推动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优化协同高效。探索建立特色园区与市区两级部门直通车制度,优化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主体和运营主体管理机制,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加大特色产业公共服务供给。打造特色园区优秀品牌运营团队与服务团队,把服务企业工作做细做实。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两张网建设,提高特色园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强化动态管理,构建“特色更新机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在保持总量基础上,有进有出,形成事前申报、事中管理、事后评估退出的良性循环机制。建立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认定标准,明确认定条件和工作流程。制定特色园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特色园区的数据统计、运行监测和绩效评价。对评价考核结果好的特色园区予以通报表扬,统筹各类资金、政策等,加大支持力度;对评价考核结果较差的通过约谈、通报等方式予以警告;对整改不力的予以撤销,退出特色园区序列。
制定“特色园区专项支持政策”,不断提升载体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一是给予先行先试政策通道。对特色园区给予优先开展政策试点通道,在空间规划编制、审批流程简化、产业招商运营、存量空间盘活、产权分割出让等方面开展政策试点。二是加大政策精准投放力度。支持特色园区项目落地、产业发展、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等政策需求。发挥区级专项资金对特色园区项目的倾斜支持作用。
03 推进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建设的若干建议
建立特色园区专项工作机制。将特色园区纳入市领导联系重点产业协调机制。成立市区两级特色园区专项工作机制,相关部门负责整体推进和统筹协调,抓好政策顶层设计、服务托底支撑和产业生态培育,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多部门联动支持,着力解决园区及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
统筹投资促进。市投资促进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中心城区、其他区、重点产业园区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专项政策,推动招商信息在市、区、重点产业园区之间对接,及时统筹重大产业项目,有序协同推进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各区和各重点产业园区按照全市产业布局制定完善本区域产业地图,围绕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
强化评价考核。制定特色园区高质量发展周期管理机制。研究制定特色产业园区统计体系,涉及符合特色园区发展特色的统计指标,纳入全市开发区统计评价体系,并单独设立特色园区专区,予以跟踪评价。结合统计指标,根据特色园区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不同产业类型,研究制定特色园区评价体系、评价时间(例如两年一评价)、评价流程及评价所需材料等。具体可采用一园一表评价方法,通过线上数据填报与线下实地踏勘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设立评价机制。结合评价结果,确定退出机制,设置具体退出条件和要求,分产业类型进行总量控制,原则上保持总量不变,有进有出,动态调整特色园区名单。
来源 | [1] 这里有一份上海特色产业园区和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的中英文简历,请查收,载于上海经信委公众号,2021年4月7日
[2] 总规划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上海第二批14个特色产业产业园区正式发布,载于腾讯网,2021年4月7日
[3] 张腾飞:关于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载于礼森园区智库公众号,2020年12月1日
编辑 | 江映雪
策划 | 唐瑞哲
审核 | 甄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