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国际交流 
 
媒体聚焦
国际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国际交流 
 
“融合化与国际化:2015中 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年度报告”–—任浩教授在“12.3”论 坛上的演讲
来源: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  浏览次数:2257 日期:2015/12/08  加入收藏

2015年12月3日,“2015(第三届)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论坛”在陆家嘴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成功举办。我院院长任浩教授从园区九大态势、园区融合化发展、园区国际化发展三方面,对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做了主题报告,在此整理任院长致辞全文,供业界探讨。

一、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年度报告:园区九大态势

1量与质双向稳步发展

2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进程加快

3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作用增强

4经济效益高于全国增长水平但增速递减

从图中可以看出,百强园区在GDP、工业总产值、出口总额、创汇税收四个方面都呈现较高的增长,且高于全国增长水平,但2014年增速相对2013年增速是下降的。

5中西部园区赶超势头强劲

2013-2014年,经开区新增43家,东部21家,中西部22家;高新区新增2家,东部与中西部各1家;

2014-2015年,经开区新增了8家,东部和中部平分各4家;高新区新增7家,东部3家,中西部则有4家,说明中西部园区在数量方面赶超势头强劲

6高新区与经开区特色突显

7“全能榜”园区数量保持增长

8园区持续发展格局保持整体稳定

9园区持续发展开始体现融合化

二、中国产业园区融合化发展

1融合化的内涵

产业园区融合化,是指产业发展在园区内、园区间、产业与城市间以及产业与国际间的整合发展。包括企业、园区、政府三大主体,覆盖园区内、园区间、产城间、国家间四大范围

2融合化的动因

通过园区融合化,一方面可以实现园区间协同发展,企业在园区里面的集中,将由简单集聚转变成集群之间的有机合作,从而降低企业合作成本,促进企业内部创新;另一方面有助于实现空间拓展,通过园区间、园区国际间融合发展突破原有空间的边界,突破市场壁垒,利用优势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融合化的动因可以概述为:降成本、促创新、破壁垒、增价值

3融合化的现状评价

1) 园区内融合:园区内已开始普遍建立了公共服务平台,但平台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

2) 园区间融合:发达园区具有融合动机,欠发达园区也有融合愿望,但融合的形式多于融合的实质内容。

3) 产城融合:产城融合在理念上已有突破,但在实践操作中,由于土地变性等方面仍有困惑与局限,致使操作力较低。

4) 国家间融合: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沿线国家已开始共建经贸合作区、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沿边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但目前处在刚刚起步阶段。

园区

视角

启示

成都高新区

(园区内融合)

环境

营造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近距离融合共生的科技金融一体化环境,打造出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财富”之路。

平台

通过政府资金引导的模式,与金融机构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合作,为园区不同成长期的企业打造垂直融资平台。

体系

构建服务体系、政策体系、产品体系、产业体系和监管体系等,以金融服务提升产业发展。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

(园区间融合)

文化

通过理念互动,与国内园区建立交流机制。

品牌

通过授予合作园区使用自身品牌,为其提供咨询顾问服务、功能输出、管理团队输出等,建立一种较为紧密的合作模式。

经济

园区间以项目对接或者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融合。

苏州工业园区

(产城融合)

文化

树立正确的产城融合发展观念,对切实地对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协调做出科学规划与思考。

政治

做好产城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确保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在连续一致的政策架构内实施推进,确保产城融合发展。

经济

建立产业发展的内在更新机制,形成优质的产业支撑基础。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

(国家间融合)

政治

两国高层通过互访和政府合作框架来主导境外园区融合。

经济

境外融合加强优势产业互补,实现园区国际化。

环境

创造国家间园区合作的良好条件,营造安全的经营环境。


三、中国产业园区国际化发展

1走出去三部曲

园区如何看待走出去的问题?从历史的演进来看,中国的走出去分为三部曲。

1) 产品走出去。七八十年代,产品以成低廉、价廉物美为特征,开始走出去,出口总额由1979年136亿美元到1997年的1827亿美元,产品逐步融入国际市场。

2) 企业走出去。中国到2011年累计设立境外企业1.8万家,分布全球178国(地区),达3800亿美元;从1997年的年投资26亿美元到2014年的1231.2亿美元,2015年前三季度累计对外投资873亿美元,同比增长16.3%.名列全球第三。,但是缺陷产业链不足;企业单打独斗、投入与政策配套不足;企业间合作亟待加强,政府引导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3) 园区走出去。境外走出去,是新的概念,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实践当中我们已经走在了前面,根据商务部2015年统计数据,已经在50个国家建立118个经贸合作区,其中有77个处在‘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35个合作区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沿线国家,42个处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

2园区走出去: “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平台

1) 园区走出去内

园区“走出去”是以中国优秀企业、优秀产业园区为重要主体,在政府推动、协会协调的发展机制下,通过资本、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多种合作模式,建立以园区为载体的国际化合作平台,推动园区形成产业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的持续发展模式

2) 园区走出去必要性

① 经济原因

将赢得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大机遇,获得投入和政策的规模经济优势。

② 安全原因

将保障走出去企业的财产与人身安全。相比企业走出去来说,园区走出去的抗风险性更好。

③ 政治原因

将改善与东国合作共赢的政治形象。

④ 文化原因

将扩大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软实力。

3) 园区走出去内容

内容

定义

方式

资本走出去

建立海外园区的过程中,在前期勘测、开发建设等环节进行资本投入,有效发挥资金杠杆作用。

一是以资本引导对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导入,二是以资本推动对发达地区的产业链配套。例如,通过资本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采取“销地产”的方式,避免高昂进口关税,开辟当地市场。如英国核电站入股。

人才走出去

向海外园区派驻富有经验的建设者、管理者、运营者,并吸引全世界的优秀创新创业人才。

硅谷集中了数以百万计的全球优秀科技人才,其流出的人才和资本催生了世界各国的类硅谷园区。在我国,中关村、张江、深圳等园区初步形成了创新人才集聚、风险资本活跃的基础条件,在人才走出去的过程中,推动产业园区的国际化。

管理走出去

国际化进程中的优秀园区,通过提供科学和先进的管理方案与规划模板,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全面指导。

产业园区若要依靠管理走出去,需要重点加强管理经验的理论化、方案化和实施的本土化。

苏州工业园区是管理走出去的成功典型案例,师承于“新加坡”模式——先给出目标愿景再细化实施,区域成片开发、功能明确,强调以人为本和公共中心建设。

平台走出去

由企业、园区投资、运营和服务组织与机构等组成“服务共同体”,面向海外产业园区,提供综合性配套服务,为走入“一带一路”各国的园区提供全方位支撑。

德国是平台走出去的代表国家之一,其大量的工商团体,包括联邦层面的工商总会、中小企业联合会以及州层面的科隆商会、汉堡商会等,在全世界超过60个国家驻点,协助搜集信息、推动商贸发展、提供咨询服务、举办会展活动等,为当地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3园区走出去类型

类型

定义

案例

企业自建自用小型园区

企业自行开展海外布局,建设工业园或研发基地,其主要目标是降低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该类园区一般规模较小。

1999年,海尔在美国南卡州建立了美国海尔工业园,投资3000万美元,占地45公顷。2015年,海尔美国计划扩大冰箱等相关制造业务,投入7200万美元扩建现有工业园,将冰箱年生产能力提升到50万台。

企业自建他用中型园区

在国家统筹指导下,国内企业在境外建设或参与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各种经济贸易合作区。

2006年6月、2007年7月,商务部分两批公开招标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在15个国家确定了19个境外经贸合作区项目,涉及非洲(7个)、东亚(7个)、俄罗斯(3个)和南美(2个)。截至2014年,19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共投资10亿美元,创造产值超过150亿美元。

政府支持下的企业化运营综合型园区

政府参与推进、企业化运营的战略导向型海外园区,该类园区合作层面较高,建设规模较大。

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我国各级政府积极规划海外园区建设。已实施的案例包括中白工业园区、中俄丝绸之路高科技产业园区、新疆农业海外园区、辽宁海外八大工业园区、广西中马“两国双园”园区等。

4园区走出去: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路径

1)优先制定愿景规划

园区发展愿景,园区发展目标,园区发展规划实施步骤。

2)优先实践2.0版驱动模式

从政策、行政化、硬基础的1.0版模式向制度、融合化、软环境的2.0版模式转变,“新三要素”中,制度是先导,融合化是手段,软环境是保障,三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相互服务。

3)优先发展集约经营方式

产业园区要发展壮大,要优先发展集约化经营方式,三聚路径比较快,而且集约化。第一聚“核”,引入核心企业和主导产业;第二聚”链”,建立纵向产业链和横向服务链,第三聚“网”,打造一个综合性商业平台。

4)优先实施预警防范的风险管理

针对可能产生的政治风险、市场风险、制度风险和经营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① 宏观层面

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

健全相应的机制:政府间合作沟通机制、境外投资风险防控预警机制。

② 中观层面

商会、行业协会要获得境外园区的商业风险;

商会协会要协助处理纠纷等事宜;

加强海外企业和园区的投资保险。

③ 微观层面

园区要事前做好全面的法律风险评估法律;

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方案,在协议中加入“稳定条款”,运用相关的和公约维权。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  任浩)



 
返回上一页 || 打印文章 ||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1994-2014 tdi.tongji.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彰武路1号 邮箱:tongjidi@163.com 微信公众号:TongJi-DI 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