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行业动态 
 
【高质量发展】克服“三化” 推进西部地区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来源: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  浏览次数:649 日期:2019/10/30  加入收藏

我国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发展理念落后,导致同质化、空心化、低端化的三化问题广泛存在。为解决“三化”问题,实现园区的高质量发展,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针对服务、机构和场所建立创新性变革,推进清洁生产、建立生态产业链以及构建生态工业园区,积极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实行共享经济政策等途径,提升我国西部地区工业园区的发展质量。


01 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发展现

西部地区包括贵州、西藏、四川、云南、重庆、陕西、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广西、内蒙古12 省(区市)。目前,西部地区共有产业工业园区 53 家,占全国工业园区数量的28.6%。2017年,西部地区的工业园区完成工业加值170955 亿元,同比增长 41.11%。


西部地区的工业园区中,企业没有充分挖掘园区创造的各种优势:集聚效应、政策效应、平台效应等,并且大部分园区内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在园区发展中处于落后阶段。目前,我国西部地区投资的增长还远远不能满足全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我国西部与东部和中部投资总量相差仍较大;西部工业经济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国有工业的比例大,其他所有制的工业经济程度十分薄弱。



02 西部地区工业园区的三化问题

1.同质化问题

园区产业相似

产业相似是指两个园区之间产业结构类似,通常用相似系数来表示两个园区之间的产业类似度。缺乏统筹规划往往导致工业园区之间特色模糊,产业高度集中,无法充分挖掘内部创造的优势,从而造成产业相似。

园区产品相似

产品相似是指新产品的价格、用途和质量都接近原产品时,理性的消费者会选择购买这个新产品。通常对于入园项目小,技术含量不高,牵动效应不强的园区,其产业的集聚能力低,导致这些园区多数企业未能形成与自身产业和区域特征相适应的整体发展格局,产品特色不鲜明,造成生产大量相似产品。

园区服务相似

服务相似是指园区之间无法分别管理办法、组织形式、条例,让每个园区共用类似的管理机构。由于缺少社会服务园区机构,不同园区不能采用适合自己发展的管理结构形式,会导致整个工业园区都缺乏专业化服务,使同一个省的工业园区之间和园区与其他社会服务组织之间都缺少联系,大大降低了工业园区拓展领域、管理能力,不能有效释放创造力和生产力。


2.空心化问题

创新缺乏

创新缺乏是指由于缺乏学习、理论、创新意识,不能全面推进工作。由于园区缺乏创新意识,在生产和开发一种增值新产品和发现新的生产方法能力低,从而造成工业园区没有竞争力,很容易被市场其他园区吞掉,从而产生创新匮乏这一现象。

人才缺乏

人才缺乏是指地区缺少大量了解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能够做出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大多数人会选择去发达地区发展,不会留在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因而造成西部地区缺乏创新型人才。

缺乏核心技术

缺乏核心技术是指在确定技术路线时缺少支撑产品实现技术选择中的关键部分,在外观设计上不能形成独特的风格。西部地区发展缺乏支撑整个园区发展的核心技术,工业园区的核心企业较少,企业中缺少大量核心技术人才,使之生产出的核心产品以及企业的核心服务存在很大缺失。


3.低端化问题

园区的基础设施低端

居民生活和为社会生产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落后,包括交通不便、商业服务较少、科研与技术服务缺乏、文化教育水平低、缺乏园林绿化和环境保护意识等。由于这些功能设施的低下,造成园区的发展停滞不前,不能尽快发挥效益,很难吸引投资者入园区,不能推进工业园区的持续稳定发展。

新产品研发能力差

园区内企业对新产品缺乏新颖设计、工艺制造设计能力弱,不能够投入正常的生产,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科技含量依旧很低。

园区产业结构不合理

整个园区经济的落后发展,园区内企业没有充分挖掘园区创造的集聚效应,将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陷入瓶颈。产业结构不合理现状很难带动西部地区的发展,造成西部地区长时间处于低质量的发展。


03 西部地区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路径

1. 创新是园区发展第一动力

五大发展理念中处于首要位置的就是“创新发展”。从微观的角度来说创新是指企业技术创新,中观角度是指企业管理创新,宏观角度是工业园区创新。其具体措施应包括以下几点。

构建创新驱动的场所和机构

在园区内部建立自主创新示范区,选择创新资源集中、创新特色鲜明、创新功能突出的重点场所和机构,积极引进国际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汇聚培育全球顶尖科研机构和研究团队,培育一批引领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和高科技产业。

建设一批创新功能型平台

创新功能型平台是需要聚焦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重点在高端设备、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领域先行布局创新体制机制的功能性平台。园区需要引进一批高科技核心人才,为园区的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开发新产品。

建立创新型工业园区机制体制

根据我国实际园区规划,建立完善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人才培养引进和商业模式等相关政策。提高园区项目审批效率,充分发挥园区管委会协调、规划、管理、经营等职能,进一步提高园区的发展水平,拥有更高的竞争力

发展服务创新

西部地区政府应出台、完善和实施服务保障方面的办法文件,完善工业园区做好服务的保障。有效服务保障可以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加园区发展竞争力强的新技术和新项目,逐步替代现有落后产能,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


2. 协调是园区发展的要求

工业园区内部企业家之间协调

对于西部地区的工业园区集群中的企业来说,他们更倾向于利用园区企业之间通过企业家个人的社会网络实现企业间的协调,成为园区企业关系治理的重要方式。建立企业家协会,园区内部企业需要协商,共同推选出企业家协会的领导人,定期组织企业高层管理活动,不断开发企业家才能,加强企业家之间信任和合作,在园区里创办企业与园区外边的企业更具有市场机会,这样对于园区内整体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工业园区与其之间行业协会建设

工业园区的行业协会是在园区自主联合、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产生,通过举办研讨会、协调会、培训活动等为园区之间的交流、学习与合作创造机会帮助园区中企业寻找客户或商业合作伙伴。建立一定的园区标准,通过技术监督、价格协调和质量评定等手段来维护园区之间的公平竞争。

完善工业园区与其他外部条件协同发展机制

基于由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等基础上而构建的大力进行研究、开发以及应用的发展战略,需要政府对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积极促进各个相关领域的科研机构与企业进行沟通,为解决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提供途径。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经济发展与环境这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两者间的整体性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在工业园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不断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


3. 绿色是园区发展的条件

绿色发展是我国工业园区经济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工业园区通过实施该道路可以加强多方合作,并且优化投融资方式,为有效支持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构建生态产业链

构建生态产业链是指将生产过程中的废料或副产品转变成别的生产材料,使整个工业体系“进化”为各种资源循环流动的闭环系统,落实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实施主体以工业园区的管理部门、工业园区生产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为主。

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加强我国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固废收集转运站以及处理处置设施、中水回用处理设施、集中供热设施等,目的在于降低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和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重点项目包括集中供热设施建设、污水管网建设及改造、污水处理厂改造及建设、固废收集及转运设施建设等。实施主体以园区管理部门、生产企业、能源企业、环保企业为主。

推进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作为“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的关键工具,能够使工业园区经济面向可持续发展。重点项目包括通用设备节能改造、工业节能建筑建设、电子废弃物等综合使用的项目、工业废渣综合利用项目分布式新能源示范利用项目、余热供冷项目等。实施主体以园区生产企业环保企业为主。

促进园区环境能力建设

促进园区环境能力建设需要园区管理部门为企业生产建设过程中的环境行为提供指导、总体协调、组织支持等多方面的支持,需要空气质量监测站和固体废物管理与交换信息系统建设、清洁生产和 IS0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推广等。实施主体以园区管理部门为主。


来源 | 毛春艳、杨新吉勒图、韩炜宏,克服“三化” 推进西部地区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载于中国高校科技(2919年9月15日)

编辑 | 杨诗郁

策划 | 吴逸凡

审核 | 甄   杰




 
返回上一页 || 打印文章 ||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1994-2014 tdi.tongji.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彰武路1号 邮箱:tongjidi@163.com 微信公众号:TongJi-DI 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