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园区类型及发展现状两个方面概述“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合作产业园区建设状况,通过对农业园区、加工园区、服务业园区、综合性产业园区四类产业园区的运营模式分析,论述境外合作园区建设模式的特点和主要障碍,提出全面加强双边政府沟通、深化完善园区合作机制、科学制定园区产业规划、聚力推动园区配套建设、大力培育引进国际化人才等对策思路。
1 境外园区的类型与特征
“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合作产业园区(简称境外园区),是由中外两国政府推动、国内企业主导、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建设或参与建设、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产业链较为完整、产业特色鲜明、辐射和带动能力强的各类经贸合作区的统称。建设境外园区,是我国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经贸合作、促进与沿线国家经济深度融合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
截至2016年底,我国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23家国家级境外园区,主要集中于东南亚、中亚、东欧及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园区涉及产业领域较广,主要集中在机械、家电、建材、轻纺等具有中国优势的传统产业,以及农业、农产品加工、木材加工、矿业等资源密集型产业。园区入驻主导产业基本为我国实力雄厚、管理水平高、技术设施完备的大型企业。
2 四种境外园区的运营模式解读
按照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综合性产业等四种产业类型,从我国商务部批准的23个国家级境外园区中分别遴选出四家园区作为典型范例分析其运营模式。
农业 中国·印尼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
【主导企业】天津聚龙嘉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运营模式】合作种植、全产业链构建、基础设施配套、特色管理
1、合作种植:加强与棕桐相关的国际组织联系,与当地企业和当地村民合作开发环保型棕桐种植园;
2、全产业链构建:着力构建集油棕种植开发、提炼加工、品牌油包装、衍生品生产、收购、仓储物流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3、基础设施配套:由主导企业开发建设合作区内基础设施;
4、特色管理:采用“团长+政委+参谋长”特色管理模式,由当地资深经理人担任“团长”负责种植园的经营运作,中方管理人员担任“政委”负责综合管理与协调,当地华裔员工担任“参谋长”辅助决策与沟通。
加工业 中俄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
【主导企业】康吉国际投资有限公司
【运营模式】跨境连锁加工、就地生产销售
1、跨境连锁加工方式:一是“俄中外”模式,即合作区俄原料粗加工→低关税出口中国→在东宁县加工成品→销售日韩、欧美等国际市场;二是“中俄”模式,即中国半成品→低关税出口俄罗斯→合作区组装成品→销售俄及第三国;
2、就地生产销售方式:一是将中国运来的半成品在合作区进行组装加工,再将成品销往俄罗斯远东及莫斯科等地市场;二是利用俄罗斯丰富的森林等资源进行加工后,把生产的家具、建材等产品就地销售。
服务业 中欧商贸物流合作园区
【主导企业】山东帝豪国际投资有限公司
【运营模式】一区多园、两地展销、双向代理、内外联动
1、一区多园、两地展销:通过整合临沂等国内商城和匈牙利中国商城的市场资源,实现商品展示(传导驱动)→分拨(物流网络)→商贸服务(运转保障);
2、双向代理、内外联动:努力将匈牙利、德国建设成为欧洲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国内同步建设欧洲商品交易展示中心和临沂国际仓储物流园,促进国际国内商贸物流的互联互通,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有机结合。
综合性产业 尼日利亚莱基自由贸易区
【主导企业】中非莱基投资有限公司
【运营模式】分期进行、滚动开发,本质产城融合区
1、中非莱基(占股60%)与尼日利亚拉各斯州政府、尼日利亚莱基全球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莱基自贸区开发公司,通过设立规划管理、公共关系管理、招商战略管理、建设管理、风险管理等职能部门进行项目开发、建设、运营和管理;
2、重点发展以装备制造、通信产品为主的高端制造业,以交通 运输车辆和工程机械为主的产品装配业,以商贸石油仓储物流为主的现代物流业,以旅游、宾馆酒店、商业等为主的城市服务业与房地产业。
3 境外园区的基本特点
(1)中外政府友好合作及政策支持是境外园区顺利建设与发展的先决条件;
(2)有实力主导企业及合理运营模式是境外园区有效建设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3)科学规划及精准产业定位是境外园区有序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指引;
(4)良好经济和社会综合效应是境外园区持续建设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4 境外园区面临的主要障碍与对策
“一带一路”沿线境外园区主要建立在发展中国家,由于这些国家投资环境相当复杂,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境外园区建设与发展存在诸多障碍。结合上述四种产业类型的园区情况,针对这些障碍,提出可行性的对策思路。
来源 | 《国际城市规划》2018年第2期|沈正平.简晓彬.赵洁:“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合作产业园区建设模式研究(原文有删减)
编辑 | 韩宇航
策划 | 吴逸凡
审核 | 甄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