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行业动态 
 
【PPP模式】科技型产业园区PPP开发模式研究 ———以滁州高教城科创产业园开发为例
来源: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  浏览次数:228 日期:2019/02/26  加入收藏

介绍

本文在对科技型园区3种开发模式———政府主导模式、科技地产商开发模式和PPP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以滁州高教城科创产业园为例,对科技型产业园的PPP开发模式进行分析,对回报机制、政府补贴机制、运作方式等进行了设计,提出了基于科技型园区特色的PPP实施工具和策略。


0.引言

科技型园区是以高科技和应用型技术为主的新型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它以培育特定类型的高新技术和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目的,以打造研发集聚中心、孵化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要功能。

PPP模式是公共部门和民营部门为提供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以正式协议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一种模式。广义上,PPP可以理解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一系列项目而发生的融资模式的总称。狭义上,PPP主要是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资本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分担风险,并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方式。

PPP模式是园区开发的一种重要模式,将PPP模式引入产业园区的开发与建设能提高项目融资效率,减轻财政负担,提升产业园开发管理水平并产生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相比日益增多的实践与探索,关于产业园区PPP开发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


1.科技型产业园区开发模式比较

1.1 政府主导模式

园区主要以管委会作为政府授权的派出机构,同时加挂开发建设公司的牌子,相当于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初始由政府注入少量启动资金,后期由开发建设公司负债进行分期滚动开发。


1.2 科技地产商开发模式

地产开发商按照法定程序获取园区土地后,开发建设基础设施以及厂房、仓库、研发楼等房产,然后以租赁、转让或合资等方式对项目进行经营管理、获取利润的开发模式。

科技地产商主导模式虽然能够弥补资金不足、运营能力差等诸多不足,但在实际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受投资风险不能有效分散的约束,科技地产商开发规模受限;另一方面,由于资本的逐利性特征,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政府承诺的公益目标无法兑现,导致扶持创新,创业发展、培育特定产业的功能受限,甚至沦为纯地产项目开发,偏离创新产业培育初衷。


1.3 PPP开发模式

科技型产业园区PPP模式的主要思路是,以园区整体开发或主要楼宇开发为目标,以政府购买服务、提供补贴资金为基础,引入社会资本,基于利益共享、风险分担、优势互补的原则,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形成可靠的伙伴合作关系,实现开发目标。将PPP开发模式应用于科技型产业园区具有三种优势:

1)分散投资和建设运营风险。

2)提高运营效率。

3)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


三种模式的比较如表1所示:



2.科技型产业园区PPP开发模式应用

2.1 开发背景

滁州高教城科创产业园位于滁州高教科创城境内,在 产 业 发 展 上,该园区欲通过打造涵盖科技研发服务、检验检测服务、创业孵化服务,重点驱动智能制造、机器人、无人机、新材料等高端新兴产业发展。基于园区功能需要,建设项目包括:科技服务大厦;产学研研究院;专家用房;公共服务中心等。

2.2 项目回报设计

回报设计分为3个部分:

一是房产出售收益,包括专家公寓、产学研研究 院等房产的出售收益;

二是公共服务及配套经营性设施运营收入。主要包括创客公寓、交流中心、科技大厦等设施产生的租赁、物业收入等。这些资产由政府授权给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并与项目公司约定运营期限,运营期满后,按照约定,无偿移交或有偿移交给政府;

三是向上级政府申报的各类科技发展补贴、平台补贴等。通过双创基地、成果转化、众创空间等平台,可获得国家、省、市的相关资金支持;四是政府资金补贴。根据实际情况,政府确定资金补贴额度。

2.3 政府补贴机制设计

1)建设期补贴政策。在建设期内,政府可以为项目公司提供融资补贴。

2)运营期补贴政策。为降低社会投资风险,提高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政府可以安排一定的财政年度预算资金,对收入低于预期部分的,在PPP合同中约定补贴事项。

3)招商激励政策。为了激励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发展,建议设置招商服 务 奖励。通过园区招商实现的税收地方留成和非税收入超过一定标准时,可以对项目公司进行奖励。

4)政府购买政策。政府可以购买一定的产学研用房、专家公寓等房产,以平衡项目公司的现金流。

2.4 政府职责

在项目建设期,政府负责园区开发建设的管理与监督,以保证符合科技型园区相关功能要求。在运营期,政府设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标准、激励约束机制,励社会资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保证实现预期的效益。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职责:

1)项目建设期:负责园区规划建设用地征用,按照政府与社会资本方约定的开发进度,及时并依法提供建设用地;制定园区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标准,根据需要或法律变更情况对已确定的建设标准进行修改或变更。

2)项目运营期:制定项目运营期绩效考核标准,在产业招商、科技服务、企业培育、人才引进等方面制定较为详细的标准,并具有根据法律法规及强制性、规范性文件,对运营标准进行合理变更的权利。在遵守、符合适用法律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公司履行PPP项目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3.科技兴园区PPP开发模式特点

(1)实现长期收益和短期收益平衡。

(2)推进科技服务市场化运作。

(3)满足公益和盈利的平衡。

(4)合理分担风险,提升各方参与度。

(5)实现建设方、运营方和资金方的优势整合。

 

论文评述

文章逻辑紧密,从政府主导模式到科技地产商开发模式到最后PPP模式,层层递进,突出PPP模式的优势,最后以实例加强理论。


来源:《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9姚伟坤:科技型产业园区PPP开发模式研究——以滁州高教城科创产业园开发为例(原文有删减)

 

责任编辑:冯荣

策划:靳元青

审核:甄杰



 
返回上一页 || 打印文章 ||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1994-2014 tdi.tongji.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彰武路1号 邮箱:tongjidi@163.com 微信公众号:TongJi-DI 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