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行业动态 
 
【园区研究】创意产业集聚与城市更新的互动研究——以上海田子坊为例
来源: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  浏览次数:657 日期:2018/09/28  加入收藏

研究背景

作为未来知识经济社会的产业方向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创意产业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对文化和创意氛围有较高要求,创意产业常常聚集发展,形成集聚区,其中重要的一类创意集聚区,是利用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特色的老厂房和老住宅为发展载体。这类创意产业集聚区不仅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成长空间,还通过园区的建立及创意产业对经济的带动力促进了城市更新,使老建筑老街区改头换面,重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来。

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的三分之二来自于保护性和创造性地开发老厂房、老仓库和老大楼。然而,在城市更新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创意产业集聚区出现了租金急剧上涨的现象,如上海田子坊。原住民出于对高额租金的追求及对繁杂环境的担忧将原住屋出租,转住他地。创意产业集聚带来了城市更新,但城市更新却驱逐了创意产业,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创意产业又该何去何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构成了本文研究重点。

本文将通过对上海田子坊的研究,从创意产业集聚区对城市更新的推动作用及城市更新对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两方面探究创意产业与内城更新的互动机制。针对创意产业退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力求提出有利于城市更新与创意产业发展共赢的思路与建议。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对城市更新的影响

1. 人口结构重构

创意产业为地区注入文化因子,提高社区品位及形象,浓郁的文化氛围及多元的文化景观吸引了特定阶层在周边地区发展。田子坊周边活跃的租赁买卖市场对该地区人口的更替产生了重大影响。原本以本地上海工薪阶层居民为主的田子坊周边地区,现在出现了大量港台、外籍人士,他们多为企业主管或设计师等,文化水平、经济条件都较以前有了很大提升。总体而言,田子坊周边的人口变动大体上以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高的群体代替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低的群体为大趋势。居住形式以租赁为主。

2. 社区邻里网络的变化

由于房屋出租的租金颇为可观,上万元的租金收入足以使原住民在别处租到称心满意的大房子住,还有数目不菲的盈余作为改善生活的资本,并且政府也出台了“居改非”等相关支持性政策,所以绝大部分居民已将可租赁的房屋出租,离开田子坊,另觅其他住处,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原本完整的邻里关系网络随着原住民的不断迁出而日渐破裂,不断入驻的商户企业在为邻里网络注入新元素的同时逐渐将其复杂化。

3. 物质景观的更迭

城市建成区是城市生产与再消费与循环的物质空间表征,当这些要素发生变化时,城市物质空间也将出现相应变化。田子坊是上海典型的老式居民区,经历过没有独立煤卫设施、社区步道高低不平、时有积水等陋境。在早期发展过程中,住户或者商业业主自发对公共设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缮。但是这些民间自发的修缮改造行为远达不到创意产业发展对旧城社区的空间条件要求。后期卢湾区政府全面接管田子坊,对田子坊公用设施进行大规模整修和改造,共设施得到极大改善。随着田子坊功能的转变,其物质空间、物质景观也悄然同步更迭。物质空间改变背后的资本来源暗示着这一城市更新过程的主导者从民间散户走向政府公权。

4. 城市文脉的保存和地方性的塑造

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出于创意活动的空间及氛围需要,对结构良好、可改造空间大同时又饱含城市历史的旧工厂、旧楼宇具有特殊偏好,不少历史建筑因此得以留存下来,客观上延续了城市文脉。田子坊近两万平方米的区域,被称为上海建筑的一座微缩博物馆,“从清末民居、花园洋房、旧式里弄、新式里弄到不同年代建造的厂房,大部分都保存完好”。创意产业萌生后,带来了新的旧城改造盈利模式,使田子坊最终被保留下来。

 

城市更新对创意产业的影响

城市更新反过来推进了创意产业所依附的旧工厂或旧楼宇的改进及公共设施的修缮,改善了创意产业发展的物质生存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租金的快速上涨,导致不少新现象和新问题的出现。

1. 租金快速上涨

田子坊租金的最快上涨期是从2006年至2008年,跳价现象频发(此为媒体宣传开始井喷的时期)。在2008年至2010年间租金维持在高位,基本是2004年价格的4倍以上,但已趋于稳定。然而,随着一街之隔的日月光中心广场开幕,周边消费环境大为改观之后,租金又开始一路高歌猛进。目前,沿泰康路的商铺日租金已达72/平方米,田子坊内一底层石库门的日租金也已达到26/平方米。

2. 创意工作者被迫离开

访谈过程中有不少人反映,由于租金快速上涨,最近田子坊商户的流动率比以前高出许多。对于许多初创时期的企业而言,由于租金高涨受到了很大的困扰,被迫离开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了进一步提高地区品味,塑造田子坊名片,加速城市更新,地方政府会努力招商引资,帮助高端商户与一般企业在田子坊内争夺空间。这一现象并不利于暂无资本与权力的小企业在田子坊的孵化与成长。

3. 创意压力增大与创意变味

租金的逐日上涨将商户进驻的门槛抬高,留守企业也急需加快脚步或者调整方向,才能使盈利跟上租金的上涨,租金不仅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盈利的需要,逼迫创意企业在创作的同时不得不考虑开辟新的赢利点。在实地调查中,近70%的受访者表示,租金上涨使他们盈利变得困难;约有53.8%的人表示,由于租金升高,有时创作不得不向市场偏好稍微屈服,完全是为了让作品更畅销。有画家表示,有时为了让作品更畅销,他们会画一些自己本身不愿意画的东西。这种发展方式对于画家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久而久之,画家自身与生俱来的特点也许就会被磨灭,最终成为一名再普通不过的画匠。因而田子坊发展过程突出了这样的规律和趋势,“从独立设计师、艺术家和热爱梦想的80后小老板的聚集地,渐渐向大型商企必争之地过渡。,创意氛围淡化,商业色彩渐浓。现在,没有一定运营背景及成熟度的企业很难在田子坊快速站稳脚跟。

 

政策建议

1.对孵化期企业的租金优惠

一般而言,创意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多为小规模初创型企业,需要付出极大的创业成本来建立品牌形象、培养客户群体,因而担负不了太高的租金成本支出,所以,园区管委会可以对孵化期内(一般不超过三年)的企业展开一定的租金优惠或者限制房东对孵化期企业的频繁涨租。对于已经出孵的企业取消优惠政策,让其随市场调节自由流动,提高园区成长效率。

2.疏导创意企业合理流动

在实地问卷调查中,目前田子坊内地创意企业有46.7%有过搬出田子坊的想法,其中大部分选择将设计环节搬出,因为销售环节更有盈利潜力。园区在努力吸引更高端企业入驻从而带来更大利益的同时,政府应当从全局角度考虑流出企业的去向问题。地方政府作为城市管理机构,站在城市信息的最高端,如若政府愿意为流出创意企业提供一定导向,减少其搜寻成本,将为企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带来较大的帮助。

3.建立品牌信息库

创意产业园中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处于公司品牌的成长期。公众对一个新鲜设计品牌的认识往往与地理方位结合在一起。一旦企业由于租金压力或房东收回房产等原因搬迁,刚刚培育起来的客户群体及品牌形象可能会因此而消亡,这对于刚刚起步、稍有成就的创意企业打击最大。所以本文认为,上海所有的创意产业园应当联合建立品牌信息库,追踪记录创意企业的空间变迁情况。借此系统,客户可以随时知晓企业品牌的目前所在,以便与企业保持联络,企业不会因搬迁而损失大量客户群,有关部门也可以借此系统发现各不同门类创意企业的选址特点,为企业搬迁发挥更有效的引流作用,帮助创意产业在城市空间中的有序增长。

4.提前甄别潜在的城市更新区域

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于地方城市更新的推动不言而喻。然而,由区域自发进行的城市更新往往会遇到诸多坎坷与不顺,如若政府可以在前期即对区域发展做出甄别预判,便可增强对区域发展的引导及控制,使城市更新的道路走得更为顺畅合理。

 

来源:城市观察(原文有删减)

责任编辑:李梦祺

策划:靳元青

审核:甄杰



 
返回上一页 || 打印文章 ||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1994-2014 tdi.tongji.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彰武路1号 邮箱:tongjidi@163.com 微信公众号:TongJi-DI 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