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行业动态 
 
【园区研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时空分布
来源: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  浏览次数:335 日期:2018/09/21  加入收藏

本文以我国31个省域为空间观测单元,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的方法,从时空演变和空间关联性两方面对我国2000-2015年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的演变特征进行研究。


01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时空分布研究意义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受到普遍重视。在我国,作为新时期战略性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2009926日,我国第十一个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强调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奠定了文化产业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保障下,各省市区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大力推进,涌现出多批政府挂牌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与一般产业相比,文化创意产业由于其文化特性而具有特殊的生产条件, 对区位的选择具有特殊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将文化创意产业在地域上集中,使其发展最优化,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佳载体,因此,其时空分布特征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文化创意产业的时空格局。此外,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大量涌现,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建设园区成为热潮,甚至成为了某种炒作,却并不一定能成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效载体。

在这样的背景下, 通过探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时空分布特征, 结合已有的关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研究, 试图揭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为政府更好地发挥调控作用提供启示, 从而更好地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作用,以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02  文创产业园数量分布的总体特征描述


截至2015年底, 全国2634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广泛地分布在31个省域。据统计,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并且呈现向我国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数量依次递减的规律。2005年,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达到256家,覆盖28个省域;到了2010 年,东部沿海地区的园区数量有所增长,山东、浙江等地区迅速崛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多达1159家;到2015 年,整个东部沿海地区园区数量增加明显,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园区数量也在缓慢增加,园区数量增加至2634 家,覆盖全国31 个省市区。但此外也有很多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停滞不前,如西藏、青海、宁夏、新疆等。

通过比较各省域在200520102015年三个年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的地理空间分布图,可以发现以下分布特征:第一,三个年份中园区数量整体有所增长;第二,三个年份的分布图都呈现出东中西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逐渐递减的整体空间特征;第三,北京、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基本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集聚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集聚区和以广东为中心的珠三角集聚区;第四,园区地理空间分布有向周边扩大的趋势,溢出效应明显。


03  实证研究结论

传统统计方法强调样本的独立性,因而忽视了样本的空间关联,本文结合ESDA 分析方法,将空间的影响考虑到研究体系中,让研究结果更加有意义。

 

1 2000-2015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的基尼系数与变异系数


首先,图1的基尼系数和变异系数的结果,验证了2005-2015年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分布一直处于较高的集中水平,但集中程度有缓慢减弱的趋势,并且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的省际差异有所减小。其次,全局莫兰指数的统计分析,证明了2005-2015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表现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多的地区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多的地区相邻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少的地区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少的地区相邻近。

 

2 2000-2015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Moran's I 数值及变化趋势


 

3 我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的LISA 聚类图


2和图3Moran散点图和LISA图的结果显示出依赖于空间距离的溢出效应的存在,但是,由于各地区原本在区位条件、经济条件以及政策等方面的差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数量分布格局比较稳定,溢出效应受距离限制。

本文统计的2000多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包括了政府挂牌的示范园区以及未经政府挂牌的园区,部分园区还处于刚刚建成的状态,后期还会有配套设施的建设、园区的招商等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的数量分布, 而且是对我国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在省域的分布的一种预测。



04  政策建议


基于本文得出的结论, 并结合其他相关研究的结果,得到的启示如下:

1.加强省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实现互动共赢。为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更好发展,应该充分考虑空间效应,要在加大科技、人力等资源的基础上,消除省域间经济交流的壁垒,加强相邻地区间的联系与合作,如增加地区交通、通讯的共享等。特别地,针对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的低低集聚区,需要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而对于处于高低集聚区,要在保持原有政策扶持的同时,加强其辐射能力,以带动其周边文化创意产业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

2.充分、客观地认识国家政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作用。在我国,自进入21 世纪,文化产业逐步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开拓者,国家政策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我国文化创意园区数量的变化趋势的分析,不难得出, 国家重要政策出台的时间正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飞速增长的时间。例如2009 年,我国第十一个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强调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性紧迫性,此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增长突飞猛进。

3.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能力,避免盲目建园。从现有的关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来看,多以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这一指标衡量各个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其中,有研究指出政府政策对当前中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作用并不显著。政府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地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避免重复、盲目建园,从而改善当前我国出现大量政府圈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后继发展无力的状况,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促进作用。

 

 

来源:褚岚翔,黄丽.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时空分布——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J].企业经济,2018,37(06):135-141.(原文有删减)

责任编辑:李梦祺

策划:靳元青

审核:甄杰



 
返回上一页 || 打印文章 ||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1994-2014 tdi.tongji.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彰武路1号 邮箱:tongjidi@163.com 微信公众号:TongJi-DI 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