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智慧园区”建设已成为发展趋势。近年来,国内一批优秀园区率先开展智慧园区的建设,园区建设规划问题逐渐成为建设过程中的重点。
一、智慧园区建设价值
建设智慧园区, 有利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提升园区政府服务能力,有利于创新园区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各地园区抢占未来制高点、争创发展新优势、把现代化园区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的战略举措。
提升园区政府服务能力。通过园区信息化的应用,能够有效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构建服务型园区政府。通过政务办公系统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园区政府工作效率,而在此之上实现的数据分析与知识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园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促进园区经济健康持续增长。园区通过搭建统一电子商务平台、统一的物流平台和企业服务平台,可以有效降低园区企业整体的经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并给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会。 而通过园区整体的智慧型系统建设,将显著提高园区发展对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尤其是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管理经营与工业生产过程中,将有助于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并在生产环节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促进节能减排,保护园区环境。大力推进园区内新型信息系统应用,有利于发展资源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有利于加快形成低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 资源安全。
二、智慧园区建设关键技术
对智慧园区的信息技术建设的实现主要包括对感知层、通讯层及数据层三方面信息技术的实现。
感知层技术。2005 年 11 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 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在智慧园区的建设发展过程中,物联网的应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智慧园区中的感知能力重点依靠底层的物联网设备层得以实现,该层作为系统的神经末梢,主要用来感知物体的固有信息、位置、状态、变化轨迹等。通过物联网的应用,能够扩大信息系统对于园区发展的影响,也促进了精细化管理园区的能力。 在未来智慧园区建设中,需要通过发展物联网,更广泛地关注智能化的应用范围,以实现无处不在的感知应用。
通信层技术。随着智慧园区中各个主体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彼此之间能实时感知,及时传递信息,迅速做出反应。因此,智慧园区中的许多信息系统都已超越了单个机构和组织的边界,成为一种社会化、协同化的开放系统。这就需要对信息系统资源做精确的权限控制。由此可见,智慧园区的建设和应用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综合使用包括数据加密、数字签名、身份认证、通信安全、数据防护在内的多种安全技术,并辅以严格的信息安全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以确保智慧园区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数据层技术。数据核心层是智慧园区中的大脑,其核心是通过掌握更多的数据、运用更多的知识以达到让园区更加“智慧”的目的。在未来的智慧园区中,数据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因此构建智慧园区的数据层是智慧园区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数据层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数据关联、数据挖掘、大数据、Deep Learning等技术解决数据割裂、无法共享等问题。数据层包含各行业、各部门、各企业的数据中心以及为实现数据共享、数据活化等建立的园区级的动态数据中心、数据仓库等。数据核心层是智慧园区的大脑,其核心是通过掌握更多的数据、运用更多的知识以达到让园区更加“智慧”的目的。具体应用云计算、虚拟化、存储等技术。
三、智慧园区建设的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各类园区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突出成果, 并在进一步深化信息化应用,对经济及园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与带动作用,但由于总体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尚待解决的问题。
对园区信息化应用功能认识不清。园区的信息化建设应该重点以提升园区政府管理服务能力,面向园区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各项需求。但目前多数园区信息化应用系统与园区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利用程度不高。一些园区信息系统建设多从内部功能和信息发布功能出发,缺乏对园区企业实际需求的深入理解,加上服务能力不强,导致园区信息化建设没有带动园区企业的整体发展。一些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的系统应用发展不足,如节能环保类、“两化融合” 类等。
园区信息化建设条块分割,缺乏统筹规划。迄今为止, 针对园区信息化在满足各方面的总体应用方面的政策性文件还相对较少, 导致园区在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功能选择和空间布局等方面缺乏整体战略上的指导和统筹规划;园区内没有统一的合理规划形成多个信息孤岛, 形成条块分割致使各个应用系统数据共享难度大, 降低了整合信息资源的能力, 进一步限制了数据资源的挖掘和再利用。
园区建设重建设、重经济指标,轻发展质量、轻运作效率。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处于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忽视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导致了园区建设工作集中在土地开发、基础建设、工业生产等方面,对于投资软环境的建设与优化没有迫切的意识,低水平重复建设非常严重。由于受到资金投入、技术水平等因素制约,部分园区信息化应用的信息容量有限,应用水平较低,缺乏对各种信息继续深加工的能力。加上各个子系统建设中开放性一直不足,进一步降低了整合资源的能力。
四、智慧园区建设路径
智慧园区的建设是一个涵盖多个方面、多个领域的系统工程,必须集合政府、企业、社会的各方面优势,统一形成责任明确、密切配合、协调统一的联动机制,在推进智慧园区建设的过程中,树立政府主导地位,统一规划、统一实施。
园区规划与建设的过程。园区的建设与管理必须依照国家与地区经济政策及园区特点,制定符合本园区的园区经济政策、 园区管理模式与组织架构、土地与建设规划、招商引资规划、建设施工项目计划、园区内部各项管理规范与流程、园区内服务子系统等,以此来推动园区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建设阶段的规划方式。我们按照园区的发展特点和阶段性的主要任务,将园区的建设发展划分为规划建设期、企业填充期和园区成熟期三个阶段。规划建设期主要包括智慧的园区政务管理、智慧的园区协同办公管理、智慧的园区物业管理、智慧的园区土地管理、智慧的园区规划管理、智慧的园区基础建设管理和智慧的道路交通管理。企业填充期主要包括智慧的园区智控中心、智慧的园区市政管理、智慧的园区招商管理、智慧的园区企业服务、智慧的企业生产制造、智慧的园区物流服务、智慧的园区企业质检和智慧的园区生态环保管理。园区成熟期充分应用园区信息化中的企业服务平台、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数社区等信息化系统,逐步实现智慧生产、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的园区卫生管理、智慧的园区公共安全管理、智慧的企业生产安全管理、智慧的园区消防安全管理和智慧的社会服务业。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
责任编辑:李梦祺
策划:靳元青
审阅:甄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