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新闻动态 
 
【体制之声】李金华:园区招商引资创新与突破
来源: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  浏览次数:924 日期:2018/01/16  加入收藏

2017123日下午由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主办的“2017中国产业园区体制机制论坛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上海厅如期举办。

 本次论坛围绕着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和改革进行深入展开,凯璞庭资本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金华引经据典,从大道无形、道可道、非常道和正道坦途三方面为我们介绍了园区招商机制,展示了“基金”+“基地的联动运作模式,为园区的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新闻中心根据演讲内容整理以下文稿,欢迎大家进一步交流。


凯璞庭资本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金华

 

大家好,非常荣幸与大家分享观点。听了很多领导和专家发表的高屋建瓴的建议,我更多的是接着张晖明院长讲的,在传统的一些招商引资或者园区发展的思路并不可行的情况下我的一些新的思路,但是这个新的思路是否可行还有待大家来验证。

我分三个部分来介绍:一是招商,对任何一个地方政府和园区来讲,招商引资肯定是刚性需求。二是在非上海非深圳非北京的地区立场上讲园区怎么去发展。客观上来讲,北京、上海、深圳这三个地方的园区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那么对于非这三个区域的园区的发展,便不能很简单地借用浦东开发区的发展经验。三是跟大家汇报一下,这两年来我们围绕地方政府,特别是以资本招商的这种模式下的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

一、大道无形——招商引资是园区发展的刚性需求

1、招商引资是园区发展的刚性需求

首先,我们不能否认在任何一个地方,园区的发展最核心的就是两个问题:税收和就业。税收和就业,归根到底就是说我们引进企业,在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后,我们能够提供软服务,企业落户到了园区以后,使其能够有很好的发展。

2、传统招商三板斧

再来看一下传统招商的方式,我们看到过去这么多年以来,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三板斧,一是土地优惠,二是税收优惠,三是专项资金。即使是在上海、北京和深圳这些发达的城市,包括在我们浦东招商引资这么多年中,过去成功的招商引资的时候也是靠土地税收和战略专项资金。


图一  传统招商的三板斧

财政部的62号文,包括2015年的1662号文,对于土地优惠和税收优惠,国家的政策是很明确的,实施新老划板措施。也就是说跟企业已经签过的协议,关于税收的或土地的还有效,但是从20146月开始,新签订的所有协议都一律化等,不再允许简单的粗暴的通过税收优惠来招商引资。

2015年底,财政部领头的科技部,大概是用35年的时间对所有的专项资金进行过渡,也就说专项资金基金化运营,把原来直接补贴给企业的资金改为由专业的第三方基金管理公司来管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拨改投。

对于园区和地方政府来讲,传统的三板斧效应正在递减。退一步讲,假设三板斧效应没有退减,我们还会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通过我们和很多的开发区主要领导的接触,很多人都会讲的一句话——全国的开发区都是一样的。也就是从招商引资或者服务角度上来讲,我们中国很多地方园区的政策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对于某一个特定的开发机构的一个区域来讲,它的优势是不明显的。下面我会跟大家汇报一下怎么去重新构建开发区以增值服务和资本为核心的服务体系。

二、道可道、非常道—传统招商引资的创新与突破

1、传统招商引资的创新与突破

我们来看一下看似没有关联,但是很有必然关系的要素。我们先来看一下企业和企业家的这三个必然经历的发展阶段。

一是单打独斗阶段。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中国最早一批的个体户,再看一下美国的所谓现在的家族企业,这些企业无一例外,他们最初的成功是靠着自己的单打独斗。

二是合伙人阶段。从定义上来讲就是资源和人才合作的阶段。中国从改革开放阶段开始,第一批富起来的企业家基本上都是靠单打独斗。但是现在我们整个国家处于这种产业的升级转型和产业的发展阶段,我们需要将更多的资源资金和人才结合、资源共享以后,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三是企业拥有者和经营者分离的阶段。我们手上用的这个苹果手机也好,包括国外的惠普公司等,无一例外都是已经达到了企业的拥有者和经营者分离的阶段。

2、新时代下招商目标的需求分析

那中国企业家处于什么阶段呢?我们认为是处于第二个阶段,也就是资源和人才合作的阶段。以前做一个服装厂或家具厂,企业家自己有百分之百的能力把服装厂或家具厂带向成功。但是今天我们企业家要面临的是,比如说战略新兴产业例如芯片产业或者新材料等等,企业家会发现需要更多的资源,更多的资金和更多的治理来支持,我们才有可能把这个项目做得成功。

站在地方政府或园区招商引资的角度来讲,我们认为在资源人才合作的时代,满足企业的需求是招商引资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包括我们今天上午的嘉宾和刚才张院长其实都有提到这个观点。我们在去年跟科技部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中国科技咨询协会做了一份问卷调查,大概发了800份的问卷。问卷的内容大概是说,如果说你的企业落户到我们具体的某一个园区或者某一个地方的话,你们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根据总结,1974年以前的企业家,更多的还是在于地方政府或者园区能不能提供土地税收等刚才讲的这三板斧的需求。但是1975年以后的企业家,他在意的更多是企业落户到园区以后,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园区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3、目前政府引导基金的困惑

在过去围绕资本招商,地方政府包括刚才提到的合肥高新区等成立了很多的产业基金,但是在全国的产业基金看起来都会存在我们所说的这三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是投不出去,收不回来;第二个是产业基金成立以后,拉动地方或者园区产业的效果并不明显;第三个是与管理人的理念冲突加剧。因为时间关系不再展开,回头有机会我们再去探讨。但是确确实实我们地方政府在做产业基金的时候存在很多问题,那我们就看最后一个部分,我们到底该怎么去做?

三、正道坦途

1、创新招商引资操作实务

我们的观点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基金(招商引资母基金)”+“基地(本地载体+离岸协同中心)联动运作模式(见图二)。也就是要在原来的产业基金的基础上,成立专门的招商引资的专项基金,然后结合基地的模式。我们得承认中国优秀的人才还是在北京在上海。通过基金、资本招商,对项目给予资本支持,然后我们通过设定本地载体加离岸协同中心的这种模式,把一线城市的人才吸引到我们合肥、南京等城市。我们建议现在的地方政府要成立2.0版的产业基金。


图二 基金(招商引资母基金)”+“基地(本地载体+离岸协同中心)联动运作模式

2.0版本的产业基金跟我们现在的政府引导基金是完全不一样的(见图三)。我们通过成立2.0版本的招商基金,一是通过直投,二是通过跟上市公司合作,像刚才张院长提到的产业链招商,跟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共同发起这种产业链上的基金,把这些企业引导到具体的园区里。


图三 2.0版本的产业基金

 

2、设立全球离岸协同中心

二是设立全球离岸协同中心。离岸协同中心满足两个目标:一是引入一线城市、海外的人才。二是引进一线城市、海外的项目。

设立基金加基地离岸协同,会帮助解决几个核心的问题,一是地方政府招商的问题;二是解决招商过程中对于大城市人才技术的双向需求的问题。三是招商引资的持续服务问题;四是地方政府可持续发展问题。

这里我想表达的观点是,非北上深的城市在做招商引资的时候,一定不要再去做承接产业转移的这种招商引资的形式。也就是无论南通也好,合肥也好,我们要做的产业高度一定是跟深圳上海的高度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刚才我们合肥高新区提到的科大讯飞、科大国权都是我们凯璞庭的合作伙伴。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推进使得我们的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产业高度是一样的,可能只是说在具体这个产业中我们的产业的链条分工是不一样,但是我们产业高度一定是一样的。

谢谢大家的聆听!


图四  全球离岸协同中心模式

 


注:本文主要根据录音整理,图片来源为嘉宾演讲PPT,文稿已由演讲嘉宾本人审阅。

文稿整理人:李梦祺

责任编辑:靳元青

审核:甄杰



 
返回上一页 || 打印文章 ||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1994-2014 tdi.tongji.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彰武路1号 邮箱:tongjidi@163.com 微信公众号:TongJi-DI 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