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第三届)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论坛”上,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葛培健先生从产业园区转型发展面临新变量、产业园区转型发展寻求新动力、产业园区转型发展探索新举措等三个方面,对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发表重要演讲,在此整理葛培健先生演讲全文,供业界探讨。
以下为演讲全文:
首先非常感谢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任院长邀请我到这里来学习,刚刚听了科技部、工信部以及国家发改委的两位处长、一位博士从国家宏观层面对下一步园区转型发展提出很多指导性意见,接下来我将从企业微观层面汇报对园区转型发展的看法。
今年9月份,园区中国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产业地产30强榜单发布大会,大会上大家都关注一个问题:即园区开发企业到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所以针对这样的痛点向大家汇报一下我的想法。
我汇报的题目是:“双自”联动助推产业园区发展新融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产业园区转型发展面临新变量;二是产业园区转型发展寻求新动力;三是产业园区转型发展探索新举措。
一、产业园区转型发展面临新变量 我认为,主要面临三个新变量,即全球化,新常态,新战略。他们的逻辑关系是什么?这里简单回答一下,我认为:
全球化为产业园区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空间。
新常态为产业园区转型发展提出了新挑战。
新战略为产业园区转型发展提出了新概念。
二、产业园区转型发展寻求新动力。
问题一:何谓“双自”联动? 1、联动主体是什么?
11月25号,李克强总理专程到上海再访上海自贸区,同一天,上海市人民政府下发了64号文——《关于加快上海自由贸易区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的意见》,这两个“自”均为国家战略,一个指的是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一个指的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当时我们感觉到张江园区有望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新高地:一方面,自由贸易区追求的是制度创新,没有税收红利;另一方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按照国务院2014年12月26号22号文件仍然保留有对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扶持的红利,所以,推进“双自”联动,有利于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制度和环境,对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形成国际化、市场化和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联动内容是什么? 一个是制度创新,一个是打造科技城,一个是实现国际化。
制度创新就是率先探索创新驱动发展的制度安排,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科技、金融、贸易、产业的多维度融合,推动人才、资本、技术、知识的多要素联动,加强产学研、内外资、政社企的多主体协同,着力打造国际化循环、全球化配置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促进制度创新、开放创新、金融创新、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自贸试验区和张江示范区的功能、质量和效益。
打造科技城就是到2020年,通过双自叠加区域的核心优势,加快建成具有强大原始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着力打造创新环境开放包容、创新主体高度集聚、创新要素自由流动、若干创新成果国际领先的科技城。
实现国际化就是到2030年,着力把“双自”叠加区域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资源配置中心、创业孵化中心、技术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和示范区域,推动全市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之一。
通过“双自”联动,促进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联动,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体系与创新转型的联动。所以,张江园区未来的目标定位可以是:打造张江科技城,实现国际化。
问题二:怎么联动?
“双自”联动将产生外资技术溢出效应,同时带来创新资本跨境流动便利与跨境研发活动便利,并促进四新经济发展,特别是开展人才特区的建设。
1) 要实现包括人才资源在内的各类资源国际化。上海64号文就体现了“双自”联动的政策,包括资源全球化,人才国际化。
2) 双自联动后带来更多便利化。“双自”联动主要将促成四大便利:创新要素流动便利化、创新资金流动便利化、科技服务业发展便利化、高层次人才流动便利化。在创新资金流动便利方面,作为上市公司,张江高科在自由贸易区里面率先分享了FT帐户,即自由贸易帐户,我们将拿到的境外资金在区内企业使用,按照基准利率可以下浮15%-20%,另外外币通过FT帐户进来,年贷款利率可以更低。
3) 双自联动后多项措施有助于优化创新环境。主要包括几个方面:深化示范工程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优化科技融资服务、推动双自联动的开放创新、推进开放合作等。
4) 多领域合作有助提升园区国际交流的水平。通过离岸创新,带来人才流、项目流、资金流的汇聚。加强大资本与大市场、大科技的联动发展。最近除了德国进了张江,我们国家与以色列在张江也设立了中以孵化中心,最近日本、以色列都来了。同时可以探索QDFE境外的投资试点,这点非常重要,我曾经去硅谷的时候发现,硅谷非常重要的是云集了全球的资本,资本流一定能够带来项目流和人才流。
5) 创新机制能够推动更广的国际交流合作。这包括创新合作对话机制、拓宽国际技术交易转移通道、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打造开放式创新平台、开展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合作、鼓励国际力量参与大科学计划、建设世界级大科学设施集群,形成世界领先的综合性国家科学研究试验基地,开放共享,面向全球提供科研服务。
6) 实施更积极、开放、有效的海外人才政策。
7) 推进双自联动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主要包括:人才管理社会化,人才服务制度创新,提高人才保障国际化水平,培养集聚国际化高端人才。我们在浦东张江已经建设首个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问题三:“双自”联动对产业园区转型发展的影响。
传统的招商思维是“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现在全球正处于第六次并购浪潮,所以我们提出“不求所在,但求所有”。在今年北美创新大赛上,我们提出“离岸创新、全球孵化、产业并购、张江整合”。这里的张江,不是光指张江高科600895,而是指张江园区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和资本链的重构。
同时,我认为,“双自”联动对产业园区转型发展的最大影响在于,产业园区从“圈地+造房+招商+税收”的传统模式走出,创新求变,让资源充分自由、开放地流动起来,追求“不求所在,但求所有”,形成聚焦多层次的融合,包括:基于新兴产业兴起的产业融合;基于科技金融不断完善的资本融合;基于创新服务平台化建设的服务融合;基于从园区到城转变的产城融合。
1、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是以传统产业为基石,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包括了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等。张江园区作为高科技企业集聚的区域,E+医两大产业的实力在国内外已形成巨大影响力。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核心园实现经营总收入5450亿元,占上海市高新区总量的15%,高新技术产值1629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营收416亿元,占上海全市47%以上;集成电路也已经形成了完整产业链,2014年营收397亿元,占全国1/3。接下来,就是要对接中国制造,用互联网+的思维,形成在技术、产业、生态等领域的递进式融合。围绕中国制造引领产业园区产业融合的新突破。
2、资本融合 资本融合主要是科技金融体系的完善。积极借助银行、证券、保险、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科技金融机构的牵引作用,整合科技金融服务资源。第一是与银行的投贷联动,我们现在开展的600895创业营,第一季和银行投贷联动,我们投到哪里,银行贷到哪里。通过银企合作,积极探索孵投贷联动金融服务模式,建立满足产业链上不同成长阶段企业所需多级、多元投融资的服务体系。第二是与保险公司开展投保联动,即创业项目在入营后12个月内,如发生了创业项目不成功的情况,将给予项目的创始合伙人6个月的生活保障,以支持他们再一次创业或调整发展方向。第三是科创板,通过丰富科创企业融资渠道,来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科创板的推出,有助于推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程。科创板重点是缓解科技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于解决中小微企业创业“最先一公里”的难题大有帮助。一方面帮助科创企业减少融资风险,提供多元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帮助企业与多层次资本市场无缝对接,是一个有助于科创企业发展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在科创中心的建设中,张江高科作为上海股权交易中心的副董事长单位,将认真思考科创板的价值,积极呼应,与有关单位一道,加强科创中心建设中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第四是我们刚刚参与发起成立的上海天使会。针对园区早中期企业较多的特点,与上海和长三角多名知名人士共同发起上海天使协会(海天会),并进驻张江园区,以社群和社会的合力资源推动天使投资在园区的布局和发展,助力科创中心的建设。
3、服务融合 服务融合即平台化的建设。当下,张江高科就正在升级园区运营服务理念,从单纯的开发地产项目、投资创投项目转向建设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我们正力推“四个平台”的建设:一是聚焦高科技产业的知识产权社群平台。聚焦高科技产业来发展知识产权服务,打造知识产权服务领域的“超级链接”。二是积极打造融合“互联网+”战略思维的科技服务交易平台。联合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共同设立飞天众智中国制造科技服务平台,搭建国家级科技技术应用服务平台,以“需求牵引、技术推动”,打通科技与经济的通道。三是积极打造药品、药企加速上市平台。与国内品牌药企达成战略合作意向,为张江高科今后持续深耕生物医药产业奠定基础。四是与人民日报社旗下的中国经济周刊开展战略合作,共建全球科技创新权威发布平台,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媒体宣传支持。此外,诸如股权众筹平台、碧波湖张江人文平台也在积极探索、谋划中。
4、产城融合 产城融合是指从园区到科技城的转变。那么园区向科技城要怎么转型?张江园区正在由高科技园区向张江科技城转变,转型科技城要具备若干内涵:要基础科学和重大原创技术水平居于世界前列;能高效运用原创性科技创新成果;具有开放、活力、宜居的创新创业环境。对于张江园区而言,双自联动的联动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张江科技城能否成为世界最佳。一是要围绕空间布局、产业链条、创新功能、综合环境等方面开展,打造一个创新环境开放包容、创新主体高度集聚、创新要素自由流动、若干创新成果国际领先的科技城。要形成“城”+“廊”的空间布局,打造浦东中部创新走廊,北连金桥,南应临港。二是要利用双自叠加的核心优势,加快建成具有强大原始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承接国家级大科学设施,集聚高端研发机构,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应用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落实科创中心建设的具体举措。张江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承载地,将做好提供空间、加强服务、营造环境等工作。据了解,目前其进展情况迅速,空间方案国际征集、功能定位正在形成专题研究,管理体制已初步形成方案。
三、产业园区转型发展探索新举措 产业园区转型发展探索新举措主要包括三方面:张江高科服务科技城的新模式,张江高科服务科技城的新理念,张江高科服务科技城的新举措。
在转型服务模式的过程中,张江高科逐渐树立了“时间合伙人”的理念,适时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寻求三大主业的有机聚合,从时间维度、产业维度、服务维度精准阐释了时间合伙人的理念,并以“不求所在、但求所有”的心胸推动“离岸创新、全球孵化、产业并购、张江整合”。
在时间合伙人的新理念下,我们努力推动着产业园区转型发展各方面的新融合。围绕身份转变、业务转型、服务转型、引领带动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重要探索:
第一,身份转变:从园区大房东向高科技发展合伙人转型。以895创业营为抓手,实现了从传统的大房东向合伙人转变,从空间提供商向时间合伙人转变的过程。第二,业务转型:从房地产公司向高科技投资公司转型。张江高科正在形成“投资一批、股改一批、上市一批、退出一批、储备一批”的可持续滚动的投资布局。我们也拥有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投资平台,拥有实施全产业链布局的专业化投资平台,能够形成从天使、VC、PE到产业并购的全链布局。第三,服务转型:从园区开发商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转型。产业园区的发展不仅仅是开发一个项目、投资一个项目,而是要打造创新创业的生态圈,通过平台建设来完善创新生态的建设。因此我们已经通过895、飞天众智、知识产权园、全球科技创新权威发布平台、生物医药上市加速平台等在诸多领域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第四,引领带动:从固守“小张江”向带动“大张江”转型。市领导提出,小张江要带动大张江的发展,在大张江内形成品牌连锁。要实现一区二十二园整体布局,拓展跨区跨界服务功能,发挥张江高科的品牌效应,提升区域延伸服务的能力。
最后我以两句话结束我的演讲:
以双自联动破解体制机制难题,以科技城带动园区发展新融合,谢谢大家!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葛培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