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科研成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科研成果 
 
产业联盟、技术标准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来源: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城市与产业法研究中心  浏览次数:1098 日期:2016/04/15  加入收藏

一、发展产业联盟标准创“一带一路”新格局

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已经逐渐从产品竞争、品牌竞争发展到标准竞争。获取标准竞争优势、标准的话语权是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现。产业联盟标准是市场经济运行中企业为获取竞争优势自主做出的策略选择,选择与其他企业或组织进行合作交换、分享各自资源、信息,通过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来应对标准,尤其是技术标准的复杂性和依赖性,最终实现优势互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构想实施与推进的大背景下,中国产业联盟的发展拥有了更多的动力,同时也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多的机遇。该构想不仅体现着国家安全边界利益、国家战略意义,同时也体现着当代我国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求。为此,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于2015年10月发布了《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5—2017)》,以发挥标准化工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基础和支撑作用。《计划》中也明确提到,要“支持一批由相关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等牵头组织”,以实现标准化互联互通项目,建立标准化合作沟通机制。因此,产业联盟标准的发展将沿着“一带一路”,有效发挥企业实施主体作用,推动企业走出去,创“一带一路”新格局。

二、产业联盟标准契合“一带一路”发展要求

“一带一路”倡议是跨地区、具有全球视野、强调与相关各国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共赢性的特点。目的在于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推进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促进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建立。产业联盟标准的发展将享受这地缘经济新格局所带来的机遇,依据市场原则、共赢原则,实现政府主导标准和市场主体标准共治的标准化新局面。

首先,产业联盟标准能够适应新兴技术领域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中,新兴技术产业逐渐兴起,因此,技术标准早已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但传统政府主导标准制定程序严格、复杂,耗时冗长,并且有限的公共资源也无法满足技术创新的要求,很可能标准还未出台,该产品的技术就已经升级换代。而产业联盟标准的产生恰恰是适应了新兴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其立项比较简单,内容容易协调,联盟成员自己掌握标准的制定过程及最专业的技术,整个标准的制定周期短、效率高,这些都适应了新技术的发展,有利于企业产品抢占市场先机。

其次,产业联盟标准能够更好地实现产业升级及新技术的推广。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是要技术进步,因而,新兴的行业逐渐超越传统行业领跑市场,尤其是科技信息领域,产品和技术的生命周期也随之缩短,但政府主导标准通常要考虑整个行业发展,其规定的标准一般是是最低指标或行业平均水平,从而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及长足发展。而产业联盟可以整合资源,无论是在资金上、技术上、人才上都有了保障。通常产业联盟标准都会是优于一般或者平均的产品技术水平,从而引导整体标准化水平的提高及先进技术的推广。

最后,产业联盟标准能够规范市场秩序,助推品牌建设。无标生产会导致市场上产品参差不齐,企业甚至会采用价格大战等不正当的竞争方式获取标准用户基础,从而有可能形成“柠檬市场”,扰乱市场秩序。而产业联盟标准的出现,正是将企业凝聚在一起,利用统一的技术平台,避免因低价竞争导致的产品质量下降,进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声誉;同时,也有助于一些有实力的产品形成强势品牌,通过发挥“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区域名牌”的作用,做大做强相关产业,进而走向国际市场。

三、产业联盟标准引领“一带一路”未来发展之关键

我国产业联盟标准的发展正在实践中不断地积极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但是,在“一带一路”新格局的机遇中,为了推动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规模化,实现企业“走出去”的战略目标,产业联盟标准的发展还应结合市场需求,围绕“一带一路”发展要求,把握以下几个关键。

一是要确认产业联盟标准法律地位,增强产业联盟标准法律效力及权威性。我国《标准化法》将我国标准化体系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限制了标准制定主体资格。但我国标准化改革进程已全面开启,《标准化法》的修改在即,将产业联盟标准纳入我国标准化体系范围,不仅能够弥补现有标准化体系的不足,更是适应市场需求的体现。

二是制定相关政策对产业联盟标准的发展予以扶持及推进。实践中,政府扶持引导,融合资源,鼓励相关主体联合形成标准联盟的形式也是产业联盟产生和发展的途径。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更易引起企业的重视,最终共同推进产业联盟标准在社会中形成的认知度。

三是进一步完善并创新产业标准联盟的管理制度。政府可采取“鼓励+引导+评价”等方式,建立相应激励机制,利用专项资金帮助有能力参与的企业,同时奖励作出成效的企业并适时开展对产业联盟标准实施情况的评价工作,统筹管理,使扶持效果达到最大化。




 
返回上一页 || 打印文章 ||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1994-2014 tdi.tongji.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彰武路1号 邮箱:tongjidi@163.com 微信公众号:TongJi-DI 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