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科研成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科研成果 
 
揭秘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三一重工的成长之路
来源: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  浏览次数:234 日期:2015/09/01  加入收藏


1 企业简介

      1989年,涟源材料厂成立,1991年迁址到长沙,三一集团成立,1994年三一集团分为三一重工业集团和三一材料工业有限公司,开始涉入混凝土机械;2000年三一重工业集团改制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在深交所上市,成为我国第一家工程机械上市公司,目前已成为我国市值最大的工程机械上市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而在海外市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巨头卡特彼勒、小松已把三一列为未来十年最强劲的对手。

      三一还连续获评为《福布斯》“全球最具创新力的100家公司”、《财富》“最具创新力的中国公司”、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标志性品牌、亚洲品牌50强。

2015年上半年,受市场调整的影响,营业收入、净利润虽同比下滑,但公司经营总体稳健,产品地位稳固,国际化水平稳步提升,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6.97亿元。

2 企业家梁稳根

      管理学中的企业家封顶理论指出一个企业能够做多大,取决于企业家的抱负、追求和境界。湖南首富、三一重工的创始人梁稳根便是典型的例证。1983年,梁稳根还在洪源机械厂工作的时候,在所住单身宿舍的墙壁上写下了“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的豪言壮语。后来,一位前来拜访的领导看到此对联,便加了一句横批——“作出一流贡献”。于是,这“三个一流”的口号就成了创业理想的综述。后来创建的工程机械厂就改名叫“三一”。1986年,出身寒微的梁稳根在三十岁的时候下海经商创业,1991年开始任湖南三一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几十年来,带领三一重工逐步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里利润最高、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3 三一重工的创新管理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某一方面的特长可能很容易被同行模仿,但是企业的战略系统很难被模仿,这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真正来源。三一重工的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公司作出的四个关键的创新举措:双进战略、企业IPO上市、参与股改以及国际化战略。具体分析如下:

双进战略

      1992年,由梁稳根领衔创办的涟源特种焊接材料厂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利润3000多万元。当时企业虽然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与三一同时起步的远大销售收入是20亿元。但是当时制约公司发展有个因素:第一是所在行业——有色金属材料的市场狭小;第二是所在地方——涟源,地域太偏。

      基于对当时对欧美日等国工业化进程和中国的国情分析,以及三一重工对国内市场的判断,认为工程机械行业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三一重工决定进入工程机械制造业。为了突破地域发展的限制,公司决定进军中心城市—长沙市。企业仿制国外拖泵并进行改进,以性价比占领市场,同时引进核心技术人员使技术水平迎头赶上。1999年以同样逻辑仿制并生产压路机,2001年以同样逻辑进军全液压推土机,全液压平地机,摊铺机,挖掘机市场。企业通过仿制、高水平的贴身服务,实现迅速增长。

IPO战略

      三一重工于2003年7月成功上市。当初三一上市的时候, 发行价为15.6元, 发行量达到6千万, 为三一筹得9亿多资金。公司产品扩张得到了资金支持,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稳定的股价,也受到了投资人的高度认同和股民的迫棒 。


股改战略

      2005年5月首家推出每10股送3股派8元现金的改革方案, 最终被定格为每10股送3.5股派8元现金, 并主动提高减持门槛, 做出增加两项重要减持条件的承诺。6月, 三一的股权改革方案获得高票通过, 成为中国股改的第一兵。股改给三一带来的始料未及的结果是三一今天的市值巳突破了550亿, 位居中国上市民营企业的第三名, 仅仅次于民生银行、苏宁电器, 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上市民营企业的N0.1。

国际化战略

      2001年11月18日,三一与世界500强企业美国迪尔公司正式签定合作协议,拉开了国际化战略经营的序幕。2002年三一重工首台产品出口国外,三一重工2012年实现海外销售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占总销售额的比重达到了19.4%。这十年来,三一重工不仅在全球布点销售,还在美国、德国、印度、巴西建立了研发制造基地,逐步完善了国际销售服务体系。十年的国际化之路给三一集团带来了巨大的收获。2014年,三一重工的海外业绩目前已占公司整体销售业绩近三分之一。当前,“一带一路”成为三一重工重要的发展机遇。三一重工发力“一带一路”,深耕国际市场。今年8月7号,三一重工与俄罗斯科斯特罗马州签署合作意向书,利用自身优势产业与经验,助力发展科斯特罗马州建设,双方就科斯特罗马州的环城道路、伏尔加河大桥、社会保障性住房、投资建厂开展了深入的探讨,并表示将积极推动中俄双边合作,携手共建美好俄罗斯。


4 结论与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三一重工1994年进入混凝土工程机械领域,1994年-2003年阶段的成功源于其高性价比和高水平的服务,2003年以后的成功则源于产融互动,借助于资本手段实现产业的快速扩张。欧洲最负盛名的管理大师之一、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曾评价道:“三一重工不是一家典型的中国企业,但它代表着未来的方向。”本文通过对三一重工的创新管理研究,希望对相关管理从业者有所启示,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返回上一页 || 打印文章 ||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1994-2014 tdi.tongji.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彰武路1号 邮箱:tongjidi@163.com 微信公众号:TongJi-DI 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