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科研成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科研成果 
 
企业内外部知识异质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战略柔性的调节作用
来源: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 叶江峰,任浩  浏览次数:669 日期:2015/08/18  加入收藏

专题导言

随着产品复杂度和系统性的不断上升,技术创新和产品生产日益需要企业集成多个领域的异质性知识资源。异质性的知识资源由于规模经济与知识共享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但异质性知识由于容易产生冲突和难以转移、吸收,对创新具有负面效应。可见,知识异质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而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异质性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既可以依托内部研发来积累,也可以通过与外部组织的战略联盟、合资、技术合作或技术并购来实现。这使得企业迫切需要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以有效管理和合理配置企业内、外部知识资源,真正发挥出知识异质性的优势,进而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

基于此,本专题围绕“企业如何促进内外部知识异质度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研究,力图打开企业内外部知识异质度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的黑箱。

1企业内外部知识异质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战略柔性的调节作用

当今高度竞争的商业环境中,创新能力被公认为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在高新企业中,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前提。创新来自不同知识、信息以及经验间的重新组合,异质性信息与知识构成组合创新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近年来,异质性知识组合战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吸引了大量学者的注意力,有学者提出异质性知识由于规模经济与知识共享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但也有学者认为异质性知识间容易产生冲突并且难以转移和吸收,因此对创新具有负面效应。权衡异质性知识 对创新的收益与成本,最近大量学者验证了异质性知识对创新具有倒U的非线性关系。

本文认为,造成这一争论的原因之一在于,主流研究往往基于不同的情境展开分析,而不同情境下样本企业对异质性知识的理解既可能基于企业自身的知识结构,也可能是考虑了跨企业的知识整合。实际上,在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过程中,内、外部异质性知识具有不同的效用。其一,内部与外部知识异质度对企业知识整合会形成不同的挑战,也因此可能会对创新产生不同的作用。其二,内部与外部知识异质度之间并非完全统一,而是存在相互作用。具体而言,内部异质性知识是企业创新的基础,决定了企业识别、消化和利用外部异质性知识的能力;外部异质性知识弥补了内部知识的不足,为企业优化创新方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其三,内部异质性知识更强调企业内部知识积累的过程,而外部异质性知识则更强调组织间的创新合作。基于内部和外部知识异质度的这些差异,我们有必要区分二者对创新的作用效果和路径。

考虑到异质性知识对创新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所具有的战略柔性,内部和外部知识异质度对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也可能会受到战略柔性的影响。具体而言,在当前快速变化和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内外部异质性知识资源很容易因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失去价值,所以需要企业借助于战略柔性来适应环境的变化、突破现有的运营模式。基于此,本研究将战略柔性纳入内外部知识异质度对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中。由于不同类型的战略柔性具有本质的区别,因此本研究提出和验证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对内外部异质性知识与创新绩效关系的不同调节效应。

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1.1内部知识异质度与创新绩效

内部知识异质度指的是企业内部知识结构多样化、差异化程度,是对企业技术开发可能的探索范围、广度的度量。内部异质性知识导致了企业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更容易产生新思维和新观念,因而增强了企业的创造力和创新机会。根据规模经济和知识基础观,内部知识异质度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Granstrand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速度经济以及空间经济的角度阐述了技术知识异质化在科技型公司发展演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异质性知识为企业不同知识的组合提供可能,激发企业产生新的观点和创意,进而提高企业创新效率。Suzuki和Kodama利用专利数据验证了日本企业技术知识异质化及其与多技术轨迹的交互作用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Garcia-Vega通过欧洲研发活跃公司的面板数据验证了企业研发强度和专利随着企业技术知识异质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此外,内部知识异质度直接减少企业专项创新的风险,更大范围的技术探索将避免企业被束缚在单一技术领域。例如,一些大型、综合科技公司除了拥有自身所需要的技术知识和能力外,还贮备一些与自身无关的技术与能力,以便处理产品间技术相互依赖和一些不可预测的技术问题。从个体角度来看,企业内部员工网络链接中的异质性知识和技巧也提高了企业核心经理人的创新潜力和实施新观念与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异质性知识使得企业经理人更容易理解复杂系统的组成元素,帮助他们为创新项目进行准确定位。同时,异质知识网络能够帮助经理人和中介人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并且对管理绩效与创新绩效都具有正向效应。

但是从协调成本和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看,过高的知识异质度不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过分强调内部知识异质度使得企业陷入异质化的陷阱,增加了企业协调和整合不同领域知识的成本。高的知识异质度也使得创新企业难以在较短时间内理解不同知识元素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潜在关系,导致企业异质化投资边际收益的减少。除此之外,内部知识异质度还阻碍了企业在特定的技术领域发展技术聚焦的能力,并可能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相冲突。因此,当内部知识异质度超过一定程度后,内部治理成本将增加,超过其规模经济和知识溢出所产生的效应,导致创新绩效的下降。

综上,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H1:内部知识异质度和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倒U型相关关系。

1.2外部知识异质度与创新绩效

企业外部知识异质度一般被认为是合作伙伴在技术知识分布特征上的差异程度。Phelps将网络技术异质度定义为企业所需要的技术知识与网络内伙伴企业以及核心企业之间的差异程度。处在异质环境中的创新企业能够从多样化的观念和经历中获益,并发展更为复杂的知识。外部异质性知识为企业提供了解决不同问题的途径,增加了企业探索新知识组合与新颖解决方案的潜在可能。Powell等的研究表明联盟经验多样性促进了企业学习,拥有不同联盟经验的企业更可能占据产业的中心位置以实现更高的增长率;Baum等的研究发现与包括制药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不同组织间联盟的生物技术企业相比那些单一联盟的生物企业更成功。对外部异质性知识的搜寻也挑战了企业现有的认知模式,进而催生新的关系联结,同时也减轻了企业识别、吸收和利用外部知识的压力。搜寻非冗余的新知识激发了新知识尝试组合的强度,导致更具新颖价值的创新。相反,如果联盟内合作伙伴间观念、知识、技能等重叠较多,创新企业能够准确掌握合作伙伴所拥有的知识,那么这种联盟组合不能为企业的创新提供贡献,导致联盟组合效率低下。

显然,外部知识异质度并非没有成本。随着企业间技术知识差异程度的增加,它们彼此间识别、吸收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在下降,组合创新的成本在增加。企业间高度的知识异质性导致企业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组织资源去理解和整合异质性知识。当异质度超过一定限值,认知能力和吸收异质性知识经验的缺乏将限制企业对异质性复杂元素间互动的理解能力。此外,从异质性资源中整合新颖的知识通常需要改变现有的沟通模式与社会交换模式,这在既定的组织中很难实施。吸收和整合高度异质性的知识元素导致信息负载过重与混乱,乃至创新的规模不经济。因此,当企业间知识异质度超过特定阈值,吸收和利用知识的成本也在大幅度的提高,进而对创新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H2:外部知识异质度和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倒U型相关关系。

1.3资源柔性的调节作用

战略柔性是指企业快速识别外部环境的重要变化并进行反应、及时改变原有战略决策、将资源投入于新方案以响应变化的能力。根据Sanchez的研究,战略柔性由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组成。其中资源柔性是指企业现有资源的灵活性、闲置资源的可利用性和潜在资源的可创造与积累性。资源柔性的本质是通过扩大资源的可适用范围来增加企业在环境变化时的选择权。当资源柔性较低时,企业已有异质性知识资源很难应用于新的用途,无法为技术创新提供有效的支持,也难以帮助企业获取创新收益。随着资源柔性的增加,企业不仅可以在现有异质性知识资源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知识组合,而且还可以快速和低成本地转换现有知识资源的用途,以促进新知识的创造。这意味着企业可以先于竞争对手、并以较小的成本生产出新产品并投放到市场中,以此提高创新产品销售额比重以及产品创新的贡献。较大的资源柔性有利于拓展企业内部异质性知识资源被选择的应用范畴,能够提高复杂制造与竞争环境下生产不同产品时的资源使用效率。新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因此,拥有较高柔性资源的企业可以更加有效地把内部异质性知识资源与创新加以结合,获取较高的创新绩效。

然而,过高的资源柔性代表了企业一种高度的组织承诺和对原有战略的信心,这往往会让企业不愿意跟随环境变化而改变自身竞争策略,从而使决策者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敏感,较少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竞争者所采取的行动。相反,企业更愿意在维持现状的条件下进行创新。这不仅会降低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动机,也不利于外部异质性知识资源开展技术创新。另外,较高的资源柔性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往往会产生“能力陷阱”,使得企业更愿意依赖内部现有的柔性资源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此时,企业容易忽视外部新知识的学习与吸收,从而阻碍企业对外部异质性知识资源的获取和利用,降低创新资源选择的空间,并最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H3: 资源柔性对内部知识异质度与创新绩效关系有正向的调节作用。

H4: 资源柔性对外部知识异质度与创新绩效关系有负向的调节作用。

1.4协调柔性的调节作用

Sanchez认为协调柔性即怎样定义、识别、部署现有的资源。协调柔性体现了企业把资源应用到各种替代性的战略用途过程中,通过重新确定资源配置方向、重新构造并设定资源用途等方式实现。在环境发生变化时,较强的协调柔性可以帮助企业识别环境变化的程度,寻找并发现新的知识资源或已有知识资源的新用途,实现企业内外部知识资源的用途多样化,从而为企业创新提供资源支撑。其次,协调柔性增强了企业学习、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促进了企业对异质性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并通过发挥这些知识资源组合的潜在价值以促进企业创新活动。Katsuhiko和Hitt认为协调柔性能促进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并且有利于识别和抓住机遇以支撑技术创新。特别地,协调柔性不仅包括自身构成要素的整体协调,而且还包含资源—能力的互动作用,基于协调柔性的异质性知识(包括内部与外部)运用与开发为企业提供了面对环境变化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解决问题时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企业创新成功的概率。

综上,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H5: 协调柔性对内部知识异质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有正向的调节作用。

H6: 协调柔性对外部知识异质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有正向的调节作用。

基于上述的分析,本研究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2 样本,数据与变量测量

2.1问卷设计与研究样本

本研究主要选取电子信息行业以及机械与仪器、生物制药、汽车制造等行业企业作为样本,样本满足三个要求:

(1)进行产品制造活动;

(2)进行一定的产品或工艺开发活动;

(3)近年来拥有比较清晰的创新合作伙伴。

最终问卷发放的区域选择上海、江苏、浙江3个发达省市。问卷发放历时4个月,最终整理收集有效问卷261份。

2.2变量测量

创新绩效的量表参考了Liu等的量表,包括6个题项。战略柔性的测量结合Sanchez和Li等的量表,其中资源柔性采用3个题项测量,协调柔性采用4个题项测量。知识异质度的测量主要结合Granstrand、Nieto和Quevedo、Rodan和Galunic的研究以及访谈结果,采用4个题项来衡量内部知识异质度,用5个题项来衡量外部知识异质度。遵循现有的研究惯例,本文选取了企业规模,企业年龄,所属行业,R&D能力和技术动荡5个控制变量。

3 实证分析与结果

本研究主要采用层次回归法来进行假设验证。在构造平方项和交互项之前,对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以进一步降低可能的多重共线性影响。模型1包含了控制变量、内部知识异质度和外部知识异质度。回归结果发现,内部知识异质度(b=0.13,p<0.01)和外部知识异质度(b=0.14,p<0.01)均正向显著影响创新绩效。

模型2检验了内部知识异质度是否对创新绩效具有非线性效应。模型2加入了内部知识异质度的平方项,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内部知识异质度的平方项与创新绩效的相关关系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b=-0.02,p>0.1)。模型3检验外部知识异质度对创新绩效的倒U效应。结果显示,外部知识异质度的平方项与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b=-0.17,p<0.01),与模型1相比较R2也有所提高。在模型4中,除控制变量外,包含了内部知识异质度、外部知识异质度以及它们的平方项。我们发现,内部知识异质度仅仅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不具备曲线效应;但外部知识异质度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倒U效应。因此,H1没有得到支持,但H2得到支持。

模型5和模型6验证了资源柔性(b=0.16,p<0.01)、协调柔性(b=0.38,p<0.01)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模型7检验资源柔性对内外部知识异质度和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资源柔性与内部知识异质度的交互项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b=0.18,p<0.01),与模型5相比较R2也有所提高,但资源柔性与外部知识异质度的交互项对创新绩效的关系不显著。因此,H3得到支持,H4没有得到支持。模型8检验协调柔性对内外部知识异质度和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协调柔性与外部知识异质度的交互项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b=0.17,p<0.01),与模型6相比较R2也有所提高,但协调柔性与内部知识异质度的交互项对创新绩效的关系不显著。因此,H6得到支持,H5没有得到支持。模型9对所有变量进行回归,得到同样的调节效应结论。

为了更直观地显示交互项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分别以高于均值一个标准差和低于均值一个标准差为基准描绘了资源柔性对内部知识异质度、协调柔性对外部知识异质度的调节作用图,见图2和图3。图2表明资源柔性高时的内部知识异质度与创新绩效关系比资源柔性低时更强;图3表明随着外部知识异质度的增加,高的协调柔性能产生相对较高的创新绩效。

4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第一,企业外部知识异质度对创新绩效具有倒U效应。

这表明对于创新绩效而言,存在最优的外部异质性知识组合。在达到最优知识异质度水平之前,外部知识异质度的增加能够提高创新绩效,但超过最优水平后,外部知识异质度的增加将导致创新绩效的降低。这与近期的几个研究结论基本一致。这意味着,企业在开展外部合作、获取外部知识时需要掌握合理的异质度,避免因过高的异质度而对创新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企业内部知识异质度对创新绩效仅仅存在正向线性效应,没有曲线效应。

这表明内部知识异质度的增加能够提高创新绩效,这与Garcia-Vega的结论一致。可能的解释是:其一,内部知识异质度高的企业能够获取更多其它领域的知识溢出,同时多样化的员工背景与专家技能有利于消化、吸收差异化的知识;其二,与外部异质性知识相比,内部异质性知识的积累往往遵循渐进化的过程,因而更容易被企业理解、吸收和利用。高的内部知识异质度不可能凭空产生,总是基于一定的企业背景和前提出现,例如储备了多个知识领域的员工、实施差异化的战略等。这一发现鼓励企业经理人根据自身的创新战略,通过多样化的技术员工背景和技术投资等状况从内部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第三,资源柔性对内部知识异质度和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而对外部知识异质度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这表明资源柔性的增加能够提高企业内部知识异质度的利用,进而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资源柔性由企业资源的内在本质特性决定,强调的是资源的潜在用途,而不是实际使用过程,并不代表企业获取和利用外部异质性知识资源的能力,所以在企业创新过程中资源柔性难以调节外部知识异质度对创新绩效的关系。这意味着企业经理人可以通过发挥企业资源柔性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内部知识异质度对创新绩效的贡献。

第四,协调柔性对外部知识异质度和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而对内部知识异质度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这表明协调柔性的增加能够提高外部知识异质度的利用,进而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协调柔性主要体现企业学习、评估和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利于提高企业外部异质性知识的利用效率,减少创新风险,因而能够显著正向调节外部知识异质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而内部知识异质度总是嵌入在一定的组织环境和背景中,具有一定的刚性特质,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容易被企业现有的范式、惯例和行为模式等阻碍,以致不能很好地发挥协调柔性的作用。因此,企业经理人可以通过发挥企业协调柔性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企业外部知识异质度对创新绩效的利用效率。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通过识别内部和外部知识异质度对创新绩效的不同影响效果拓展了相关研究。区别于企业内部或者外部单一层面探讨异质性知识对企业创新的价值效应,本研究在同一研究中全面考虑企业内、外部异质性知识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明确了内外部知识异质度对创新绩效的不同效应。第二,通过识别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在内、外部知识异质度影响创新绩效中的不同调节效应,进一步发展了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相关研究。通过引入战略柔性作为企业内外部知识异质度和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变量,本研究发现内外部知识异质度与不同战略柔性的匹配效应。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有:一是本研究虽然同时考虑了内外部知识异质度对企业创新的价值效应,但仍是单一维度的研究。企业内外部知识异质度之间的组合效应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内部知识异质度与外部知识异质度之间应该保持怎样的组合效应才能更大效果地促进企业创新?到底是交互补充关系?还是平衡协调关系?这是本领域未来研究的方向之一。二是本研究仅仅引入了战略柔性作为内外部知识异质度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变量。但是企业间合作伙伴的网络特征以及企业内部的其他因素,比如治理机制、组织结构等,可能也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这些因素到底是提高还是恶化内外部知识异质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原文刊登于 科学学研究,第33卷,第4期,574-584页




 
返回上一页 || 打印文章 ||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1994-2014 tdi.tongji.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彰武路1号 邮箱:tongjidi@163.com 微信公众号:TongJi-DI 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