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科研成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科研成果 
 
【研究精讲】知识异质度推进企业创新的机制研究摘要
来源: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  浏览次数:804 日期:2015/01/23  加入收藏

摘 要:企业内外部异质性知识构成组合创新的基础,近年来大量学者探讨了知识异质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述评了知识异质度的概念内涵、测度方法以及内外部知识异质度的组合效应,剖析知识异质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作用与间接效应,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展望,为更加深入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也为企业创新实施知识组合战略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知识异质度;企业创新;框架构建


1 知识异质度的概念与内涵、测度及内外关系

1.1 知识异质度的概念与内涵

近期的主流文献中,与知识异质度相同的构念有知识多样化、技术差异化、认知距离、技术距离等,而与之相对反的有知识同质度、技术聚焦、技术相似性、技术临近性、技术兼容性等。由于异质性资源在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大量文献对知识异质度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在营销领域,BonnerWalker认为顾客知识异质度是指有影响力的顾客群在技术、市场、战略以及社会影响维度表现出对产品相关信息掌握的差异化程度。在战略领域,RodanGalunic将知识异质度定义为个体所接触网络中可获得的知识、诀窍和技能的多样化程度。在技术创新领域,Argyres认为技术知识的异质度是对企业内部技术开发是在一个狭窄区域还是在一个广泛区域的度量描述。技术知识异质化指的是企业技术知识库差异化的程度。在研发联盟中,异质度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一般被认为是合作伙伴在分布特征上的差异程度。Phelps将网络技术异质度定义为企业所需要的技术知识与网络内伙伴企业以及核心企业之间的差异程度。而在个体网络中,知识异质度指的是由独立元素构建成的系统中元素的分布频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程度。


而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思考,知识异质度具有多层次的内涵。(1)知识异质度的形态,主要包含明晰知识异质度与默会知识异质度。(2)知识异质度的层次,主要包含个体知识异质度、企业知识异质度以及企业间知识异质度。(3)知识异质度的异质标准,主要强调的是普通知识与特殊知识出现的频率。


1.2 知识异质度的测度

1.2.1 企业知识异质度的测度

多数学者基于国际专利分类(IPC)标准,采用传统上测度异质化的连续指数,包括Herfindahl指数和Entropy指数进行计算。如Pi为第i类专利所占的比率,为权重,用对数形式表示。知识异质度的测度从01变化,其值越大,表示异质度越高,1意味着知识完全异质。两种方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1.2.2 企业间网络知识异质度的测度

首先计算企业i的技术组合,令 代表企业i在第s类的专利数目,其中ij,知识异质度的测度从01变化,其值越大,表示异质度越高,1意味着知识完全异质。计算公式如下:

对于网络知识异质度,还有另外一种经典的计算方法。其中,D为网络内联盟成员间的知识差异程度矩阵,UD的特征向量,λ为其特征值,m为网络成员的数量,控制网络规模的影响。同样,知识异质度的测度从01变化,其值越大,表示异质度越高,1意味着知识完全异质。计算公式如下:

1.2.3 现有知识异质度测度方法的评价

从目前的测量方法来看,国外学者较多采用专利数据的单一维度测量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缺陷。(1)很多技术知识不能够申请专利,或者有些企业为了保守商业秘密而不申请专利,但公司可能涉足很多的知识领域。(2)专利申请数据更多的是测量编码化的技术知识,而企业却存在大量的隐性知识或软件技术。事实上,一项专利往往是运用多个技术领域知识的结果,企业可能只申请了少量的专利。(3)专利数据主要反映了企业创新的成果,无法体现技术引进、技术购买或技术许可、专家比率等信息,也不能反映那些不具备新颖性或原创性的技术活动情况;(4)采用专利数据的度量方法容易受到技术领域分类标准的影响,不同的分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

1.3 企业内外部知识异质度的交互关系

本文将企业内外部知识异质程度分别分为高低两个层次,形成四个区域。根据各区域不同的知识特征,分别命名为知识孤岛、知识桥梁、知识风景和知识社区,并进行具体分析,见图1


2 知识异质度对企业创新的直接作用机制

知识异质度的高低必然会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为此,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知识组合战略。具体情况参照表1。在低的知识异质度条件下,企业更多与拥有相同资源的成员联系,这限制了企业获取具有创新价值的互补性知识资产以及协调效应带来利润的可能,同时企业间的学习机会也减少,结果创新成果价值相对较低。而当知识异质度较高时,企业接触外部异质性知识的机会较大,也更容易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但企业协调、监控和沟通的成本也将增大,管理成本超出了知识异质度所产生的规模经济与知识溢出效应,从而导致创新绩效的下降。尽管异质度的增加提高了新颖知识重新组合的机会,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组织将大量新颖知识重组成创新的能力。相比较而言,异质化水平与吸收能力之间的适度平衡,能够创造出更具效益的创新成果,具体形成机制参考图2。权衡知识异质度的成本与收益,大部分学者验证了知识异质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最近关于知识异质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实证研究趋向于相似的结论:它们之间关系呈倒U的非线性关。





1 知识异质度对企业创新的价值效应

学者(年份)

主要观点与研究结论

知识异质度与

企业创新的关系

Suzuki & Kodam

(2004)

利用日本两个大公司的专利数据验证了技术知识异质化以及多技术轨迹的交互作用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

正向

Rodan & Galunic

(2004)

社会网络结构与网络内的知识异质度同等重要的促进了经理人的管理绩效与创新绩效

正向

Lin & Chen

(2005)

一个管理良好的技术组合可以创造协同效应进而影响研发绩效,集中在较小领域的技术策略对专利的发明不经济

正向

Garcia-Vega

(2006)

技术知识异质化的企业能够从相关的技术领域获取更多的知识流,异质度降低了技术投资的风险,激发了研发支出的增加

正向

Mowery et al.(1996)

联盟前相互引用专利的企业倾向于技术上的聚集

负向

Ahuja(2000)

联盟成员间的技术相似度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

负向

Breschi et al.

(2003)

专业化的技术知识组合能够增加企业学习的规模效应,促使企业核心技术的内部转移,更有利于企业创新

负向

Nooteboom et al.(2007)

技术联盟中企业间的认知距离和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倒U的关系

U

Sampson

(2007)

利用通信设备制造业中463个科研联盟的样本,验证了联盟间技术知识的适度异质化有利于企业创新

U

Huang & Chen

(2010)

用负二项回归法方法检测了2745个案例的数据,认为知识异质度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倒U的关系

U

Van de Vrande

(2013)

验证了制药公司中核心企业与伙伴企业之间的相对技术差异与创新绩效之间呈倒U的曲线关系

U

Oerlemans et al.(2013)

利用南非公司的数据验证了异质联盟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关系

U


3 知识异质度对企业创新的间接作用机制

怎样利用企业的其他资源支持现有的知识异质度创造更高的创新,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知识异质度作为完成创新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总是镶嵌在企业的某种情景中,不同的情景因素具有不同的调节效应。除此之外,知识异质度本身也不能直接产生创新成果,需要依赖一定的路径和中介。为此,不少学者开始探讨知识异质度与企业创新之间的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具体情况参照图3


3.1 知识异质度与企业创新之间的调节变量

除了研究外部知识异质度与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关系外,学者们还验证了不同变量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从企业能力的视角出发,Oerlemans等验证了技术管理工具正向调节异质联盟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Escribano等验证了吸收能力对异质复杂的外部知识流与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调节作用;从网络嵌入的视角出发,RodanGalunic验证了知识异质度和稀疏网络之间的交互关系正向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和管理绩效,VasudevaAnand验证了企业与联盟组合企业之间的技术距离对联盟组合知识异质度与知识效用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从治理机制的视角出发,Sampson验证了正式的联盟组织形式(股权和契约)正向调节知识异质度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Phelps提出并验证了基于紧密网络的互惠与信任对网络异质度与探索式创新之间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Van de Vrande还验证了外部采购模式的多样性对技术知识异质度与创新绩效之间倒U关系的调节作用。可以看出,联盟管理能力调节外部知识异质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仍较缺乏。


3.2 知识异质度与企业创新之间的中介变量

现有的研究中,对它们之间中介变量的研究主流文献相当缺乏,主要有两种思维逻辑。一是资源能力观中“资源—能力—绩效”的论证模式,郑素丽提出了组织间资源通过影响企业技术能力和相对议价能力继而作用于其创新绩效。WangZhang基于知识获取能力的角度构建了“知识特性—网络拓扑—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验证了网络拓扑在知识特性和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另一类是“资源—战略—绩效”的论证模式。Miller指出战略可以作为技术资源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变量的思想。郭京京构建了“知识属性—技术学习惯例—技术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验证了深度优先的外部知识获取策略通过技术学习惯例强度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广度优先的外部知识获取策略通过技术学习惯例多样性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何郁冰和陈劲发现产品创新战略在技术多元化影响企业经营绩效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技术多元化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4 研究构想与展望

一是度量中国企业知识异质度量表的开发。利用专利衡量企业的技术知识不是一种理想的方法。有关企业知识异质度与企业间知识异质度的维度构成和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测量量表的开发,有待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予以解决。何郁冰和陈劲利用问卷对技术多元化进行了测量,未来的研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化。


二是知识异质度对创新价值的最佳“度”的解释。尽管知识异质度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倒U关系得到了大量的验证,但是对于倒U曲线出现波峰时知识异质度的最优值为多少,以及在何种情景下曲线尽量平坦,缺乏理论解释。未来的研究应当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共同探讨知识异质度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最优“度”问题,并对此进行解释。


三是内、外部知识异质度的组合效应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目前大部分文献都是从内部或者外部单一维度研究知识异质度对创新的价值效应,但是不同层次之间的组合效应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企业内部知识异质度与外部知识异质度之间应该保持怎样的组合效应才能更大效果地促进企业创新?到底是交互补充关系?还是平衡协调关系?现有研究成果并不多见,而实证研究更是鲜有提及。


四是不同组织治理机制的成本与风险。现有的研究虽然比较了不同组织治理机制对知识异质度的调节效应,但不同组织治理机制之间也存在成本与风险差异。比如并购的平均成本就要高于风险资本投资和战略联盟。以后的研究应该综合考虑不同组织治理机制与知识异质度交互效应的成本与收益,以便更深层次的研究企业知识组合战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原文刊登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 第35期;第120页





 
返回上一页 || 打印文章 ||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1994-2014 tdi.tongji.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彰武路1号 邮箱:tongjidi@163.com 微信公众号:TongJi-DI 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