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3日,“2014年中国民间商会论坛”在浙江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浙江省工商联(浙江省商会)、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商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无锡民营经济和民间组织研究所、北京洪范法律与经济研究所、深圳大学、浙江大学等共同主办,浙江省商会发展研究、北京浙江企业商会、京城企业协会承办。来自全国从事行业协会商会研究的专家学者、民政及工商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优秀行业协会商会代表等70余人参加论坛,本届论坛聚焦于“全面深化改革时代的商会发展”,从商会职能转变、商会监管问题、依法自治等角度开展讨论。
论坛开幕式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郁建兴教授主持,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金德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忠明,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郑新浦,浙江省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黄正强等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金德水书记在致辞中说,中国民间商会论坛是我国商会界的著名品牌,在推进我国商会行业协会治理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发展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民营经济大省,在浙江举办民间商会论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基础。论坛自2013年起永久落户浙江,必将产生具有重大意义的成果,促进中国民间商会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他表示,浙江大学将全力支持和配合论坛在浙江举办。
吴敬琏教授表示,希望本届民间商会论坛成为建设民间商会这个社会组织的第三级火箭发射的一个号角。在他看来,目前商会发展面临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社团法人的治理问题与社团法人的监管问题。吴老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民间商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前景,但我们仍然任重而道远,希望本届论坛能为第三级火箭的升空发挥重要作用,并衷心祝愿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王忠明秘书长致辞中表示,社会管理改革的深化,无主管直接登记制的实施,必然会使商会建设呈现出空前活跃新局面,从实践到理论,将呈现更多的开放,同时,规范的任务将更为尖锐而紧迫,商会的监管问题与商会的活力激发同样重要,应当得到充分重视。
黄正强主席在致辞中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浙江省在商会协会承接政府职能方面的成果、不足和问题,并衷心祝愿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简短的开幕式后,论坛举行第一场主旨演讲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余晖主持,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廖鸿就“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的几个问题”进行了主题报告。他指出行业协会商会在改革发展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也面临不少问题,然而,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信心尤为重要。廖鸿局长提出了商会发展的十五个“利好”,具体阐述了今年商会发展的十个新“利好”,为行业协会商会的改革发展鼓劲打气。
无锡民营经济和民间组织研究所所长浦文昌先生作了题为“深化对民间商会基本问题和新形势新问题的研究——中国民间商会论坛研究成果回顾和建议”的主题报告。他先对过去十余届论坛的讨论成果进行了总结,指出在民间商会建设意义、商会性质及定位、商会与政府间关系、商会职能作用的界定等问题上,已经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接着,浦文昌先生对商会指导下进行的地方实践经验进行了介绍。最后,提出了对未来中国民间商会论坛发展的三点建议:突出对行业协会商会基本问题的研究;坚持论坛的实践(问题)导向;强化专题性研讨会模式。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浙江省商会发展研究院院长郁建兴教授作了题为“全面深化改革时代的行业协会商会研究新议程”的主题报告。郁建兴教授将未来商会研究概括归纳为十个主要问题: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对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的影响、行业协会商会的立法问题、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的关系、政府购买协会商会服务、行业协会商会的代表性、行业协会商会的职能定位、行业协会商会的治理结构、行业协会商会的管理运行、行业协会商会外部合作和行业协会商会的监管问题。目前,对这十方面的研究部分已取得一定成果,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对商会的发展意义深远,也为下步研究提供思路,指明方向。
浙江省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黄正强做了题为“以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为突破口,推进商会协会创新发展”的主题报告。黄主席对浙江省商会发展情况做了简要介绍,在报告中他指出,目前商会发展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商会协会的管理体制问题,另一个是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职能边界问题,最后,就商会工作谈了几点体会
11月2日下午2:00,举行了主题为“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时代商会职能体系研究”的第二场研讨会,该场讨论会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贾西津主持。上海交大第三部门研究中心主任徐家良教授做了题为“商会组织治理与职能转型”的主题报告,主要对商会的治理原则和相关职能规范进行了介绍。
温州大学商学院张建民教授做了题为“全球化与商会职能重塑:欧洲法团主义国家的经验及启示”的主题报告,他指出欧洲法团主义国家的经验对我国行业协会商会在新时期的职能重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当前,我国对外进一步融入全球化进程,对内推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行业协会商会将从以前的政府行业管理助手转型发展为依法自治的互益性非营利组织,其基础性核心职能应定位为会员服务,其优先职能应是推进我国的市场体系建设。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商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袁方成教授做了题为“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改革风险及其化解:商会组织样本解读”,他提出,从当前和长远来看,商会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因此,为有效化解改革面临的风险,应围绕完善商会依法自治体系、健全政府监管保障体制及建立新型政会制度化合作三个层面进行风险控制和风险规避。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商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汤学兵教授做了题为“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商会融资创新模式研究”,袁教授提出,我国商会存在自主筹资模式、商会信用中介模式、商会引导模式和网络模式四种形式,四种模式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我国商会融资还存在政策实施不到位、商会改革缓慢等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商会市场化商业运作,消除法律体制障碍,加强构建多层级资本市场,完善商会招商引资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
温州工商联赵文冕副主席做了题为“温州市推进行业协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实践探索”主题报告。赵主席对温州市行业协会商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并从探索承接职能转移试点的背景、主要做法、经验体会等角度探讨了行业协会商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相关探索实践。
11月2日下午15:45接着举行了主题为“商会监管与依法自治问题研究”的第三场研讨会,该场讨论会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商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郑成林教授主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张经做了题为“杂谈脱钩”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结合中央的决心来落实“脱钩”这个词汇,有几个问题值得研究。第一个问题,谁要“脱”、谁要“勾”?第二个问题,为啥“脱”、为啥“勾”?第三个问题,“脱”什么、“勾”什么?第四个问题,“脱”多少、“勾”多少?等等。
清华大学NGO中心副主任的贾西津教授做了题为“社团的法治自治:商会为例”的主题报告,贾教授从社会组织依法自治的提出谈起,探讨了法治自治的含义、商协会的法治自治与商协会改革的实践探索,并对政社脱钩、法人自治、自治性行业治理功能等改革切入点进行深入解读。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国华博士做了题为“行业协会商会信用公示制度研究”的主题报告。朱国华教授指出,行业协会需要信用的基础,没有信用的市场无法给协会成员带来利润,没有成员追逐利润的动力。推动行业协会信用公示制度,需要同时建设社会诚信体系,加速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政府在行业协会信用公示建设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扬州大学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王晓燕教授做了题为“新型工商社团治理问题研究”的主题报告。王晓燕教授就基于对五六十家商会的调研考察发现进行了分享,一是明确了新型民间工商社团的概念,二是发现了新型民间工商社团的特征,三是界定了新型民间工商社团的职能。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周俊副教授做了题为“论行业协会商会的依法自治”的主题报告。周教授提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机遇中,为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依法自治,亟需加强立法,通过法律保障和约束行业协会商会的自治权,并在此基础上,加快政会分开,完善行业协会商会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加强组织能力建设。
上海联盟行业协会服务中心主任、上海浦江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研究院副理事长吴洁民做了题为“上海市行业协会商会的改革发展”的主题报告。吴理事长介绍了上海行业协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分享了上海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的四条基本经验,提出了目前商会发展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供与会代表探讨。
11月3日上午举行了主题为“商会行业协会改革发展实践”的第四场研讨会,该场研讨会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张经主持。北京浙江企业商会的方杰会长做了题为“新常态经济下的商会发展趋势”的主题报告,提出了商会生存发展过程中经常碰到的难题,即商会如何以商养会?他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工商》杂志社张宪春总编做了题为“工商联促进中国特色商会建设的思考”的主题报告,张总编从工商联商会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工商量作为中国特色商会组织建设伟大实践的践行者和推动者、社会组织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呼唤工商联商会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等角度与与会代表分享了他对于工商联如何促进中国特色商会建设的思考。
全国晋商商会秘书长联席会主席、湖北省晋商商会秘书长霍爱文做了题为“商会研究重在现实”的主题报告。霍秘书长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商人属地的定义、商会领导只能任两届的原因、异地商会分级登记问题。
江苏省工商联、江苏省民营经济研究会调研员、秘书长吴跃农做了题为“新形势下全国及海外江苏商会的现状和发展思考”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异地江苏商会是以乡情为纽带,以团结为宗旨,以服务为根本的社会组织。异地商会的办会宗旨最直接地秉承了“地缘、乡缘、商缘”的商会传统底蕴,又突现鲜明的“三整合”新特点。异地商会是新生事物,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诞生的当代社会组织。既有别于传统商会,也有别于西方商会。当前异地江苏商会呈现积极发展的现状,发展对策是必须坚持异地江苏商会的基本工作框架和工作基调,做好“助手”和“帮手”。
常州市浙江商会的童方云秘书长做了题为“异地商会创新工作的若干思考”的主题报告。童方云秘书长基于对江苏省常州市工商联、总商会如何指导常州异地商会工作调研的基础上,将常州工商联、总商会对异地商会指导工作的做法和新发现与参会代表进行分享。
四场研讨会后,论坛举行了总结与闭幕式。无锡民营经济和民间组织研究所的浦文昌所长主持了闭幕式,吴敬琏教授对本届论坛进行总结,并提出两点建议:一点建议是对过去的成果还是要尽量提供给参加者,特别是后来的参加者,在这个基础上再提出问题,再进行讨论和辩论,以便提高效率。二是组织一点重点问题开展研究,使得我们下一次论坛能够继承原有的成果,并在这个基础上能够推进一些重要问题的研究。吴敬琏高度肯定了会议主办方的各项工作。
中国民间商会论坛活动始于2001年。论坛每年选择一个主题,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商会协会工作者和相关党政部门领导展开深入讨论。自2013年起,该论坛永久性落户浙江,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有关单位、机构主办。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浙江卫视、《浙江日报》、《杭州日报》、《都市快报》等媒体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报道。
论坛闭幕后,吴敬琏教授还为浙江大学师生发表了“努力确立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专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