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2月3日电 (记者 陈静)以1979年成立蛇口工业园为起点,中国产业园区开启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进程。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联盟执行主席、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任浩3日对记者表示,40年来,产业园区已经成为重要经济增长极,重要的创新集聚地以及重要的开放先导区。
中国产业园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任浩指出,高质量发展下的产业园区面临经济失速、体制失活、结构失衡以及动力失强的挑战。在他看来,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应从二元非均衡向二元均衡转变,即注重软硬二元因素的相对均衡发展。“二元”指对园区发展发挥硬(基础性因素)与软(保障性因素)两个因素。
当日,《园区不惑--中国产业园区改革开放40年进程》首发,通过典型个案分析,探索产业园区阶段、政策主题及形态演进规律及特征,总结和提炼产业园区发展模式。
任浩表示,在中国产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政策是重要外部推动力。政策的调整与市场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园区产业形态的发展。他指出,经过40年的发展产业园区发展规模和结构上趋于成熟。发展模式总体呈现由硬因素与软因素相结合交互作用的“二元非均衡”的特点。
在规模上,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达到了375家,省级经开区和高新区达到了1991家,覆盖了全国各省市;在结构上,除了经开区与高新区外,还有自由贸易区与边境合作区,以及科技园与生态园等各类形式。
根据同日发布的《2018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2017年,两类国家园区(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合计GDP为18.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占全国GDP的22.5%,增速达8.8%;税收收入3.3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22.9%,增速高达12.6%。国家级高新区出口创汇4781亿美元,占同期全国出口创汇的总额14.5%。
3日,2018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100强榜单揭晓,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6家产业园区连续6年入选百强榜前10强。百强榜西部园区的平均得分增速(3.1%)均高于东部(2.5%)和中部产业园区(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