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媒体报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媒体报道 
 
新华社金融信息中心:2018年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百强榜发布,中关村、张江、苏州工业园位居三甲
来源:新华社金融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327 日期:2018/12/05  加入收藏

12月3日,由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和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主办的《2018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暨《园区不惑-中国产业园区改革开放40年进程》出版发布会在同济大学举行。同济大学副校长江波作开幕致辞,并与同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李垣、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副书记何元龙、同济大学出版社社长华春荣、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副总裁张凤明、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任浩一同揭晓了2018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100强榜单。

同济大学副校长江波进行开幕致辞

同济大学副校长江波在致辞中表示,产业园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围绕中国产业园区如何持续发展这一研究课题,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任浩教授和所有课题组成员通过实地考察、深入调研与科学理论的钻研,连续六年出版了《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中国100强产业园区持续发展指数报告》,目前已成为该领域中国首屈一指的第三方专业研究机构。出版这些报告提出了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学术观点,例如:产业园区“聚核、聚链、聚网”的“三聚”发展模式;过去园区发展的“政策、行政化、硬基础”的1.0版驱动模式和面向未来的“制度、融合化、软环境”组成的2.0版模式;中国产业园区“走出去”的发展趋势;“软环境”将成为园区新一轮发展的内驱力;园区的“法制、体制、机制”建设,等等。2017年,蓝皮书系列被评为中国软科学专项奖——发展研究奖。《2018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除了一如既往的对2017年百强榜产业园区多项指标进行排名和分析外,还探讨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产业园区发展的动因、成就、规律等内容。

江波表示,今年,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团队承担了中国产业园区改革开放40年的研究项目,同时还出版了《园区不惑——中国产业园区改革开放40年进程》一书,该书上篇回顾了园区改革开放40年发展的时间脉络和主要成就、政策主题和发展形态演化、发展模式和发展展望,下篇梳理了5个典型园区的发展实践、园区40年的大事记以及政策纵览等。在此基础上,归纳和提出了“二元非均衡”的园区发展模式特征。

最后江波称,这两本书对中国产业园区发展的40年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对中国产业园区的现有发展进行了很好的评价,对中国产业园区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很好的展望,值得产业园区实践者和研究者阅读。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产业园区的持续发展,思考先进园区的经验复制,促进园区之间的合作共建,探讨园区各主体间有效运转的权力配置关系,提升园区的管理效率。


2018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100强榜单揭榜仪式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任浩和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园区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叶江峰分别做了主题报告。随后,研究团队回答了记者提问,并举行了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天津经开区、广州开发区和苏州工业园等研究基地授牌仪式。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任浩进行主题报告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任浩在《中国产业园区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与展望》的报告中,分析了产业园区改革开放40年来发展阶段、政策主题及产业形态、空间形态和关系形态的演进情况,总结了40年来产业园区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级、创新集聚地、管理示范区和开放先导区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报告提出40年来中国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的主要构成包括:以行政与市场化相结合的园区管理体制、从土地开发与对外开放为中介的园区开发方式、以吸引企业为导向的园区发展动力,发展模式呈现出由硬因素与软因素相结合交互作用的“二元非均衡”的特点。最后,任浩教授提出了面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园区展望,提出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应从二元非均衡向二元均衡转变,产业园区发展形态应从单维生态向多维生态转变,产业园区发展理念应从补主体向强关联转变,产业园区管理方式应从轻管理向精管理转变。

12月3日,《园区不惑--中国产业园区改革开放40年进程》一书首发。该书通过宏观面上数据的整理挖掘和微观代表性园区实践个案的典型分析,探索产业园区的阶段演进、政策主题演进和形态演进的规律和特征,总结和提炼产业园区发展背后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发展模式。该书由上、下篇组成,上篇内容包括园区改革开放40年发展的时间脉络与主要成就、产业园区40年发展的政策主题和形态演进、产业园区40年的发展模式、产业园区持续发展展望。下篇内容包括5个代表性园区的发展实践、产业园区40年大事记、产业园区40年政策纵览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研究提出了“二元非均衡”的园区发展模式基本特征。“二元非均衡”的园区发展模式是指在园区发展中同一时间内受软硬双元因素的共同作用,不同时间内双元因素重要程度存在着“非均衡”的状态。其中,硬因素是指各层面中发挥平台、载体或基础性作用的因素;软因素是指园区发展中改善性作用的因素。

任浩表示,经过40年的发展产业园区发展规模和结构上趋于成熟。在规模上,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就达到了375家,省级经开区和高新区达到了1991家,覆盖了全国各省市;在结构上,除了经开区与高新区外,还有自由贸易区与边境合作区,以及科技园与生态园等各类形式。据统计,截至2016年,仅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的GDP就创造了170816.3亿元,税收为29627.3亿元,出口创汇9080.9亿美元,其GDP占全国近四分之一、工业总产值占全国近三分之一、税收占全国近五分之一、出口创汇占全国近五分之二。如果将统计对象由国家级产业园区延伸到省级产业园区,那么其上述贡献无疑更为可观。产业园区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主要平台和重要基地。

其次产业园区发展时间和阶段上趋于成熟。在发展时间上,园区自1979年设立起,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三个重要时期。改革开放第一轮始于深圳等4个特区的设立,而1979年成立的蛇口工业区就同步诞生于深圳特区并成为深圳特区建设的灵魂和标志;改革开放第二轮始于1984年14个沿海城市,现在看来,所谓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其实就是在14个沿海城市设立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其标志就是1984年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的挂牌设立;改革开放的第三轮始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推动,国家级开发区得到了大幅扩容和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成为这一轮改革开放的标志。此外,在发展阶段上,40年产业园区也经历了孕育期、初始培育期、高速发展期、稳定整顿期和创新发展期等五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发展,使产业园区具有了较为完整的各种阶段下的发展能力,特别是不确定性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最后任浩对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环保部以及众多国家级园区的支持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另外,2018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充分分析了2017年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指数,总结了新时代百强榜产业园区发展的态势。

6年来,百强榜产业园区总体情况稳定,前三甲仍未变动。2017年,76家产业园区连续6年入选百强榜,15家产业园区连续6年入选百强榜前20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6家产业园区连续6年入选百强榜前10强。百强榜前3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苏州工业园区连续6年未变。

截至2017年底,375家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在经济发展中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2017年,375家两类国家级产业园区合计GDP为18.6万亿元,超过同期全国GDP的1/5(22.5%);两类国家级产业园区合计税收收入为3.3万亿元,接近同期全国税收收入的1/4(22.9%);国家级经开区进出口总额为5.6万亿元,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额的20.1%,国家级高新区出口创汇4781亿美元,占同期全国出口创汇的总额14.5%。

两类国家级产业园区经济发展继续呈现回稳态势。2017年,两类国家级产业园区的GDP同比增加8.8%,高于全国GDP增速近2个百分点,其中经开区增速为9.9%,高新区增速为8.3%;两类国家级产业园区的税收收入同比增加12.6%,高于全国上缴税收增速近2个百分点。

百强榜产业园区综合平均得分继续上扬,略高于2015年和2016年水平。2017年,百强榜综合排名得分均值为0.319,比2016年上升2.2%。其中,经济发展、创新发展两项指标平均得分上升较快,是综合平均得分反弹回升的主要原因。园区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创新集聚区的作用继续显现。

百强榜东中西部园区入选数量分布基本稳定,东部领先局面不变,中部增长缓慢,西部增速喜人。从入选数量来看,2017年百强榜园区东部拥有64家、中部21家、西部15家,与2015、2016年区域数量分布基本相同。从平均得分及增速来看,2017年百强榜东部产业园区平均得分(0.327)均高于中部(0.311)和西部产业园区(0.297),但西部园区的平均得分增速(3.1%)均高于东部(2.5%)和中部产业园区(0.46%)。

百强榜中发达省市区的入选数量占据绝对优势,6年来百强榜省域分布前三甲持续保持不变,江苏省是入选百强榜园区数量最多的省份且发展强劲。按各省市区入选百强榜园区数量来看,2017年排名前4的省份为江苏(20家)、山东(11家)、广东(9家)、浙江(7家),安徽和湖南并列第五名(均为4家);按平均得分来看,排名前5的省市为北京(0.6729)、上海(0.4600)、湖北(0.4158)、天津(0.3588)和陕西(0.3413)。江苏省园区数量发展势头最强,拥有百强榜园区的数量从2012年的13家持续上升到2017年的20家,连续6年占百强榜园区的数量最多,同时,也可以看出其园区发展质量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百强榜高新区和经开区入选数量相当,但高新区平均得分高于经开区。2012至2017年,百强榜高新区与经开区数量基本平分秋色。但2017年,高新区在平均得分高于经开区近3个百分点,平均得分增速领先于经开区近2个百分点

主持人: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秘书长、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甄杰


本文来源:陆家嘴金融网



 
返回上一页 || 打印文章 ||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1994-2014 tdi.tongji.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彰武路1号 邮箱:tongjidi@163.com 微信公众号:TongJi-DI 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