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媒体报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媒体报道 
 
任浩:园区发展的深耕学者『园区走出去的“取经之路”』
来源: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  浏览次数:1376 日期:2016/04/07  加入收藏

前言

园区走出去并不能一蹴而就,在中国,“产品走出去”、“企业走出去”和“园区走出去”是中国走出去的“三部曲”,最后一步走出去的才是园区。我国商务部近日发布的对外投资数据显示,近年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稳步推进,成为对外投资的一大亮点。目前,中国企业正在推进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已达108个,分布在34个国家,共带动投资近180亿美元,吸引入区企业1141家。境外经贸合作区成为我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有前途的平台。


同济EMBA:园区走出去这一块,我们有没有先进的国际经验可以借鉴?

任浩:对于国际上“园区走出去”的优秀经验,新加坡工业园区是典型代表。新加坡工业园区本质上是国外园区的一个专业机构,走出国门与中国兴办合作园区。这个专业机构与中国兴办的园区中,综合效益最好的要数苏州工业园区,除此,它还与天津、重庆的政府合作,兴办了第二、三个这样的园区。

同济EMBA:中国走出去的园区大多是以什么形式呢?

任浩:中国到目前为止也有108个园区在往外走。但是这108个案例中,还没有真正触及到理论研究中“园区走出去”实质的园区。经过我们团队的研究分析,目前中国走出去的108个园区去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企业自建自用的园区。比如海尔,海尔在国外建立了40多个园区,这些园区是海尔自己建设,承接海尔相关的业务板块的工厂,这种类型的走出去占了中国现在的绝大部分。这种园区,从某种意义上讲,跟企业走出去是类似的,只不过园区比单体工厂大一些罢了。它是同一个企业下的若干个企业群走出去。

第二类是企业自建他用的园区。规模较小,类似于中国的园中园,即在国外的园区中,占据较小的一个范围来开发打造的。

第三类是有政府参与的综合性产业园区。这种园区目前为止,真正开始规划建设的是在马来西亚关丹。由中国与马来西亚政府合作兴办,叫做“两国双园”:由地处马来西亚关丹的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和中国广西钦州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组成。这个综合性园区的规模比较大,两个项目均以中方为主导,从2013年开始规划,现在处于打造外部形象的过程中,还未实质性进行。

同济EMBA:一般来讲,企业的实践都会先于理论研究,企业为了生存走很多以前没有尝试过的道路。

任浩:正是这样。这反而说明,我们的研究不是无中生有。我们刚知道了为什么要走出去,今后对于“怎么走出去、走出去什么”,这个还得好好研究。

同济EMBA:去年12月3日在“中国产区园区可持续发展论坛”上,环保部门的人提出环境风险的问题,说走出去存在环境风险。其实,对于我们园区内部的发展也存在环境风险:某些企业为了追求高经济效益,高耗能、高污染,不惜牺牲环境资源,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任浩:环保的问题,首先是在开始新的规划时就提高环境保护方面的起点;第二加强对老园区的监管,超标的企业通过监管进行限制和淘汰,最近这两年在这方面的执法力度在提高,但如何保持持续的监管力度方面还需加强。

同济EMBA:园区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如何平衡?

任浩:在很多园区的观念中,增加了在环境保护上的投入,是一件投入大、产出慢的一件事,甚至是牺牲目前的经济产出。因此怎么扭转园区被动、抵触的观念?首先要从观念上改变。国外有一种理论:当一个企业增加了环保后,经济效益首先下滑,一个阶段后持平,呈L型,这个L底部比较长,但最后有可能由L变为U型,呈上升趋势。我们就想通过园区环境的投入把L底部的时间,即下降时间缩短,使它反弹时间更快、反弹力度更大。目前我们理论的假设已经完成,需要大量的去做实践,结果还需要未来证明。


原文转自同济大学EMBA




 
返回上一页 || 打印文章 ||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1994-2014 tdi.tongji.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彰武路1号 邮箱:tongjidi@163.com 微信公众号:TongJi-DI 邮编:200092